新课标背景下“潮流概念”层出不穷: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大任务、项目化,这些新名词令人目不暇接。
辽宁教育学院刘天成老师所研究的大单元教学强调研究型的老师要从大单元视角设计教学活动,可以就已有的单元组织教学,也可重新构建单元。
他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某一研究问题为核心,以某一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学习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责任主体是学科。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主题,实施的主体不是学科。
刘天成老师理解的项目式学习是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做中学”的教育思想,是建构主义视野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它通过围绕真实的学习任务,使学生综合多种学科知识与经验,在合作学习中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学习成果予以表达、交流与展示。
那么,素养发展型教学到底该采取哪种方式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呢?
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创建人,学科思维导图概念提出者,心智系统发展模型创建者刘濯源教授认为:主题式教学是主题式统整、通盘性规划、浅表性关联,教学内容是花式拼盘。
刘濯源团队认为大概念教学是精准性提炼、立体化建构、迁移性应用,师生是知识建构的专家。大任务教学要设计挑战性任务,教师要给予适配性支持,适时、适当、适度地给予学生引导、指导和疏导,让学生经历完整性体验,生成表现性成果,教师给予成长性评价。师生在完成任务中成为领域实践专家。
关于项目式学习,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认为这是教育的成果导向,也是成长导向。将学习项目化,在教学中设置挑战性问题,创设真实性情境,创造性解决真问题,有公开性产品和改进性沟通,让师生成为系统运营专家,这就是实施项目化学习的意义所在。
刘濯源教授认为:大单元教学包括主题式教学、大概念教学、大任务教学,而大概念教学、大任务教学、项目化学习统合到一起就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明显特点是知识建构深、思维发生深、情感体验深、技能协同深、社会合作深。
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出迫使我们一线教师要按照新课改的方向厘清关系并将教学方式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