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中,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母亲给自己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从古到今,中国传统中的母亲形象既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契合,同时往往又是孝文化的典型符号,一个好母亲的行为是与社会整体价值观念和道德理想高度统一的,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很多关于伟大母亲对于孩子无私付出的典故。
如:孟母三迁,三娘教子等。
非常荣幸是,我得母亲具备了所有这些伟大母亲的品质,对我的付出更是无微不至。从呱呱坠地开始,我便一直沐浴在母爱的阳光下,母亲对我的关爱更是无声无息的渗透进我生活的点点滴滴。
1,婴儿时期

奶奶从小就跟我讲我是喝着母亲的血水长大的,因为我刚出生那会,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好,营养跟不上,母亲的奶水不是特别足,也买不起奶粉,也只能喝母乳,喂奶的时候吃不饱就会一直吃,每次吃奶我都会把母亲的奶头咬破,所以小时候喝的奶都是奶水和血水的混合的,母亲每次喂奶都会疼的流眼泪,但是为了让我吃饱,一直坚持喂养到一岁,因为伤口一直得不到愈合每吃一口奶都会加深一次伤害,伤口越来越大,最后整个奶头都只剩下不到一半,那种疼痛或许也只有母亲自己能体会到。
2,少儿时期

有一次去姥姥家,姥姥家在农村,那时候农村没有洗衣机自来水,洗衣服都是在河边洗,母亲在河边衣服,我就在旁边玩耍,那时候比较调皮,往河里丢石头,因为想扔的更远一点,就想离河边更近一点,由于用力过猛没有站好直接一头就栽了进去,母亲发现以后根本没有任何思索直接就跳了进去,我也不知道母亲那时候哪来的力气抓起我的衣服就把我扔到了岸上,因为我母亲不会游泳,是旁边的村民一起把我妈拉上岸的,所以母亲对我而言不但有生育养育之恩还有救命之恩。
3,青年时期

16岁那年家庭出现变故,从此我和母亲相依为命,我成为了我母亲唯一生活的希望,母亲为了给我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一个人做起了两份工作,除了正常的上班以外,还接手了一个超市,每天都会忙活到凌晨12点,那时我住校,从来不知道母亲有多么辛苦。有一次下大雪,母亲盘点完超市的账目以后都凌晨12点了,路上早已经结了厚厚的一成冰,因为带的东西比较多,母亲在路上摔倒了很多次,电动车没法骑只能一步一步养家走,晚上凌晨12点多,一个人冒着风雪孤孤单单的在大街上走了很久才到家,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多赚一点生活费。(其实写到这里我已经泪流满面了)
4,中年时期
虽说已近中年,该有的也都有了,婚姻,孩子,稳定的工作,按说母亲也到了该跳跳广场舞,养养花花草草,尽想天伦之乐的时候了,但是母亲对我依旧满怀挂念,担心我工作比较辛苦,早上营养跟不上,特意去一家做五谷杂粮的店里,找老板用各种豆子磨出来的速溶五谷杂粮粉,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为的就是不用早起,还能吃到有营养的早餐。又发快递给我邮寄过来,拿到快递的时候我心里五味杂陈,想想这么多年来母亲已经这么大的年纪了,依旧放心不下我,为了我能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真的是呕心沥血,倾其所有。

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在别人看来我得家庭可能是不完整的,是不幸的,但是我所有失去的东西,我的母亲都用他对我爱来弥补了一切,我感觉我是幸运的,这辈子母亲对我的付出我无以偿还,下辈子我愿继续成为您的儿子服侍您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