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全家不生病》健康理念读书笔记

今天早上我听了一本关于健康的书,书名叫《真希望全家不生病》。从简介来看,这本书关注全家人的幸福,而健康正是幸福生活的基础。

关于健康,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真正的健康是多方面的,比如个人健康、亲人健康和朋友健康,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实现。医生常说“管住嘴,迈开腿”,在医院里也会叮嘱“少吸烟,少饮酒”。但有时我们会发现,劝我们的人自己也烟酒不断,这让人觉得健康好像并没有那么重要,但说起来又觉得很重要。

通过这本书,我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比如书中提到,不能以为严格自律就能保证健康,实际上健康需要建立在自觉和无压力的基础上。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是否要拒绝朋友的聚会,或者用自律作为拒绝别人的理由?很多时候我们会这样,比如说“我在减肥”,但其实没必要在人前表现得比别人更注重健康。每个人对健康的理解大致相同。健康固然重要,但生活和工作同样重要。

当一些重要的事情同时出现时,我们可能会做出取舍。但在这种情况下,健康依然是我们首先要保持的良好状态。很多时候需要应酬,但在应酬之外,能否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时能否用运动代替懒散?当我们把健康的生活细节融入日常,整个人也会展现出更健康的状态。

此外,对身体的觉察和定期体检也很重要。不可否认,现在医疗水平很高,但如果因为错误的认知导致不良的生活方式,即使有再先进的技术,对于已经病重的人也可能无能为力。中医讲“治未病为上”,也就是要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这同样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比如,少吃红肉,多吃白肉,这些都是常见的建议。还有吃饭顺序,比如以素菜为主。很多人觉得自己经常吃素,不吃荤菜,其实这样也不行。我们需要适量摄入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生命体的重要营养来源。

总之,健康问题上不要走极端,也不要刻意忽视它。以解读者为例,他是北方人,几乎每顿饭都离不开红肉,牛羊肉必不可少。现在他了解了这些健康知识后,经过反思,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健康理念传递给身边的人,比如父母。当我们把健康理念告诉父母时,往往得不到积极的反馈,很多时候他们会觉得我们说的没用。这种无力感也会让我们感到泄气,觉得既然没用,干脆就不说了。

其实,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传播健康理念,让父母也能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自己的状态。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来的良好状态,会为我们的人生注入活力。当一个人充满活力时,做事的意愿和动力也会更足,这样的生活方式也能带来更多幸福感。

健康观念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但过去那些不健康的习惯仍然会影响我们。当我们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开始改变时,也需要时间。我们的身体会陪伴我们一生,更应该被珍惜、爱护和保护,也要学会理解它。当身体发出信号时,要及时回应和调整。

书中提到两个例子:一个人在和母亲交谈时,发现母亲说话有些口吃,立刻询问母亲是否不舒服。母亲说没事,但他意识到可能是中风的前兆,马上带她去医院检查。结果确诊为轻微中风,经过简单的疏通,很快就出院了。这是一个正面的例子。还有一个反面教材: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因为喝醉酒出现中风,从床上摔下来,已经不能动了。他的父母因为缺乏相关知识,把他扶到床上,还以为只是喝多了,就这样躺了一天。幸好他还年轻,经过一段时间恢复,没有留下严重后遗症。如果年龄再大一些,后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综合的来看,健康知识的获得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我们能够把那些知识运用在实践生活之中的时候,那些知识也就成了保护我们健康的屏障,也可以说,当我们把那些知识贯彻到自己的生活之中的时候,等于用那些知识武装了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