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tlin与Java比较:内部类/嵌套类

前言

Kotlin作为JVM系的语言,起源于Java又不同于Java。通过在语言层面比较两者的区别,可以使得开发者能够快速学习,融会贯通。

概念

在一个类中定义一个类就被称为内部类。但是在不同语言中,允许定义的内部类种类不同,内部类与外部类之间的关系也略有不同。

内部类分类

  • Java
    在Java中共分为四类:

  • 静态内部类:在类中且在方法之外定义的内部类,同时被static修饰。也被称为嵌套类。

  • 成员内部类:在类中且在方法之外被定义的内部类,无static修饰。

  • 局部内部类:在类的方法之内被定义的内部类,无static修饰

  • 匿名内部类:在类中,定义类的同时对类进行初始化,且没有显式地指明类的名字,故称为匿名内部类

  • Kotlin
    按照Kotlin官网的介绍,其内部类共三类:

  • 嵌套类:类似于Java的静态内部类

  • 内部类:类似于Java的成员内部类

  • 匿名内部类:类似于Java的匿名内部类

内部类示例

  • Java
class OuterClass {
    ...
    static class StaticNestedClass {    //静态内部类(嵌套类)
        ...
    }
    class InnerClass {    //成员内部类
        ...
    }
    public void someMethod(){
        class localClass{    //局部内部类
        }
    }
    Object obj = new BaseClass{    //匿名内部类
        @override
        public void someFun(){}
    }

}

在Java中,静态内部类只能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方法或静态成员(包括公有或私有的)。成员内部类持有对外部类的引用。局部内部类与匿名内部类持有对外部方法的final成员的引用。(是否持有外部类的引用,待做实验)

  • Kotlin
    嵌套类
    Kotlin中默认就是嵌套类(Nested Class),不用添加任何修饰符。嵌套类无法访问外部类的普通成员变量(伴生对象成员(静态)除外)。
class Outer {
    private val bar: Int = 1
    class Nested {
        fun foo() = 2
    }
}
val demo = Outer.Nested().foo() // == 2

内部类,以inner关键字修饰:

class Outer {
    private val bar: Int = 1
    inner class Inner {
        fun foo() = bar
    }
}

val demo = Outer().Inner().foo() // == 1

内部类与外部类的访问关系:

class Outer { //外部类
    private val text: String = "I like this world"

    class Inner { //静态内部类
        private val text: String = "NEW"

        fun show() {
           // println(this@Outer.text) //此处访问不到
            println(this.text) //访问Inner中的text
        }
    }

    inner class Inner2 { //非静态内部类
        private val text: String = "Great"

        fun show2() {
            println(this.text) //访问Inner2中的text
            println(this@Outer.text) //此处的写法相当于java中的Outer.this.text
        }
    }
}

静态内部类无法访问外部类普通成员。
给内部类加上inner关键词之后,就会变成非静态内部类,可以访问外部类的属性和方法(包括伴生对象成员)。

匿名内部类,使用对象表达式来使用匿名内部类:

window.addMouseListener(object: MouseAdapter() {
    override fun mouseClicked(e: MouseEvent) { …… }                                                                                              
    override fun mouseEntered(e: MouseEvent) { …… }
})

如果是匿名内部类的父类是函数式接口(FP),则可以使用带父类接口类型的lambda表达式创建匿名内部类:

val listener = ActionListener { println("clicked")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言 人生苦多,快来 Kotlin ,快速学习Kotlin! 什么是Kotlin? Kotlin 是种静态类型编程...
    任半生嚣狂阅读 26,445评论 9 118
  • 嵌套类和内部类 大部分时候,类被定义成一个独立的程序单元。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把一个类放在另一个类的内部定义,这个定...
    凌寒天下独自舞阅读 3,621评论 0 0
  • 面向对象编程(OOP)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学习了Kotlin的语言基础知识、类型系统、集合类以及泛型相关的知识。...
    Tenderness4阅读 9,945评论 1 6
  • 写在开头:本人打算开始写一个Kotlin系列的教程,一是使自己记忆和理解的更加深刻,二是可以分享给同样想学习Kot...
    胡奚冰阅读 5,282评论 5 11
  • 一次偶然间的时间,我在手机上刷着朋友圈。看到冠杰的关于樊登读书会的分享,我立即去APP上搜并且下载。有7天试听的时...
    星之昂首sky阅读 3,57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