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

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也就是说,衹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纔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藉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位置不同,角度不同,视野不同~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采蘑菇的小Timor阅读 5,577评论 0 2
  • 录:【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
    小双写作坊阅读 4,014评论 0 1
  • <诗书优游> 诗书优游国学分享交流活动是一项由家长与学生新发起的活动,在活动中主播们将按照固定的频率分享诗词、历史...
    草莓味的艾比姑娘阅读 5,104评论 0 3
  • 苏轼《题西林壁》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原文】:题西林壁⑴横看成岭侧成峰⑵,远近高低各不同⑶。不识庐山真面目⑷,...
    xcy无名阅读 3,582评论 0 0
  •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
    right_33cb阅读 2,3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