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共读中,李善德被同僚哄骗,接下了荔枝使的差事。
心灰意冷之际,杜甫劝他左右都是死,何不拼死一搏。
01 被当作骗子
那日韩洄向李善德面授了机宜。
改天,李善德又去了上林署,一改唯唯诺诺的态度,让刘署令准备30贯钱。
刘署令勃然大怒,李善德亮出敕牒,板起面孔说:“您不给我钱不要紧,但不要耽误了圣人的差遣啊。”
刘署令只能痛心疾首地调出30贯钱。
他又去了符玺局,索要了一张邮驿往来符券,可以在各处驿站免费停留。
他用这些钱购买了一匹行脚马和一些旅途用品,余下的全数留给家人。
奔走一圈,他才真正明白为何大家抢着做使职,他没怎么动手脚就赚了30贯。
2月5日,他策马出发。
出发前,他详细研究了驿路,越研究越心凉,最快也要十几天。
他知道自己在跟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战,但别无选择,为了保住全家人的性命,他只能殚精竭虑,在数字中寻找一线生机。
3月10日,在路上奔波一个多月之后,他满面疲惫地到达广州城。
第二天,他见到岭南五府经略使何履光,正抱着一根长长的甘蔗在啃。
李善德说明来意,何履光把敕牒往地上一摔,沉着脸道:“来人,把这骗子拖出去沉了珠江。”
立刻来了两个牙兵,要把李善德拖走,他吓得往前一扑,死死抱住甘蔗一头。
何履光没想到这家伙看似文弱,求生的力气却不小。
李善德声嘶力竭地大叫:“下官不是骗子!是正经从长安受命来的!”
02 符牒换钱财
何履光突然觉得蹊跷,圣人这几年要过许多古怪玩意儿,要鲜荔枝也有可能。
他说:“你这敕牒真假与否无关紧要,假的直接沉珠江,真的我也没办法把新鲜荔枝送去长安,还是要把你干掉。”
李善德一听,反而坦然了,与其回去被治罪,倒不如在这里被杀,还不会连累家人。
因此,他引颈受戮。他这一下跪,何履光反倒起了狐疑。
他突然一脚踹过去:“差点中了你的计,我在这里宰了你,荔枝这笔账岂不是要算在本帅头上?”
掌书记赵辛民将李善德搀扶起来,面不改色地说:“今晚设宴,与大师洗尘。”
李善德一阵愕然。
“大使莫气恼,本地有句俗谚,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此乃养生之道啊。”
赵辛民表面慷慨,主动开启了五府符牒,却避开了最关键的钱粮。
李善德悻悻地回到馆驿。次日醒来,他想吃饱后自投珠江算了。
吃早餐时,对面一个胡商主动和他攀谈起来。他自称苏谅,波斯人,入唐几十年了,一直在广州做香料生意。
他提出借钱给李善德,但要借用五府通行符牒。
李善德本想一口拒绝,把通行符牒借与他人冒用,可是杀头的大罪。
可转念一想,自己本就死路一条,多一道罪名又如何?
李善德的开价让苏谅忍俊不禁,世间竟有如此实在的人。
谈妥价格996贯,李善德说,钱不必给他,让苏谅代为采买一些东西。
03 与阿僮相识
岭南一带各族甚多,统称为“峒人”。
峒人种植荔枝最多的地方是石门山,而石门山种荔枝最有名的是峒女阿僮。
李善德跟着向导来到阿僮的荔枝林,树木间有许多细小的线,犹如蛛网。
一个黑影从树上跳下来,是一个20出头的秀丽女子,就是阿僮。
李善德说明来意,阿僮说:“荔枝结果还早,你回去吧。”
“那么可否请教姑娘几个问题?”
“姑娘?”经略府的人向来喊她“獠女”,不是好词,这一声姑娘倒很受用。
“你既求我办事,先帮我把线接好。”
李善德年过40,爬上爬下,跟着阿僮放线,累得气喘吁吁。
阿僮把他使唤得像个小杂役似的,一直干到日头将落,才接完了四排果树。
阿僮说:“你帮我弄了一下午荔枝树,我很喜欢,有什么问题问吧。”
“倘若想让荔枝不变味,可有什么法子?”
“你别摘下来啊。”引得周围峒人大笑。
李善德又问摘下来后怎么保存?
答案令他失望,密封、盐洗、浸水……这些法子上林署早就用过,顶多保鲜四五日,无济于事。
他又问这里的荔枝最早何时成熟?
阿僮说,一般六七月,也有四五月的,更早的是三月红,三月底即可采摘。还可以用圆房之术催熟三月红,可以提前数日成熟。
李善德吩咐向导把马上的几匹帛练卸下,阿僮看到有一匹粉练,冲过去把粉练扯开,围住身子,来回摆动。
“这是送给阿僮姑娘的礼物。”
“聘礼吗?”阿僮目光灼灼。
“不是!”李善德吓得慌忙解释。
“这是给姑娘预支的酬劳,我要买下附近所有的三月红,你帮我尽早催熟。”
04
李善德来到岭南,指望得到经略府的帮助,未能如愿。
走投无路之际,胡商苏谅提出用钱款换取五府通行符牒,李善德的实诚让他颇感意外。
李善德又找到种植荔枝最有名的峒女阿僮,卖力地帮她干了半天活,得到了阿僮的信任。
李善德一生谨小慎微,为人实诚,遭到同事陷害。
但也是因为老实,又得到苏谅和阿僮的帮助。
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
老实人常吃亏,但是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最终是吃小亏占大便宜。
而精于算计的人,似乎处处得利,但是得不了人心。众叛亲离,失去的也更多。
李善德准备怎样实现荔枝转运之事?
敬请期待明天的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