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东京一年》

文/chen

一直挺期待蒋方舟的作品,总觉得她是一个正正经经想搞文学的作家。这次她出了新书《东京一年》。

也许这书名,正好表达了蒋方舟自己的生活:“并不清贫的独身女学生,真是一种最理想的生活了”。一个人,有时间而又无目的在异国他乡无忧无惧地生活一年,末尾还将自己的经历想法集成册供大家欣赏,这背后的才力、财力与心态,真是令人向往。

《东京一年》

1    关于本书

蒋方舟博览群书,《东京一年》里更是引经据典,这是本书的优点,也是本书的不足。

蒋日记里,每去新的地方,有新的感觉时,她“总能”或者说“总得”有日本文学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因此当读者想窥探作者的想法时,作者却用借鉴其他书籍告诉你。在她笔下,日本生活便是与日本文学的一一对应了,异国他乡的新鲜感似乎不复存在。

比如书里,蒋坐在火车上,她说:

“车窗外鳞次栉比的街道越来越破败,我总觉得在车上的感觉十分熟悉,仿佛在文学作品中读到过,后来查到《挪威的森林》里男主角也坐过这节车厢”

这可能也是蒋方舟小忧伤,不曾历经沧桑的小说家。

蒋方舟

2    脱衣舞

其中一篇是她写在日本看脱衣舞。借助性别的优势,她可以肆意欣赏。编排过的,个性化的,裸露的,暧昧的,她都可以一一品评。读完后,我甚至也想去观赏一番。

这让我想起了如今最负胜名的脱衣舞女郎,蒂塔·万提斯 (Dita Von Teese),痴迷于维多利亚的复古风,她将脱衣舞演绎演绎成艺术,衷心的热爱与不断的创作,她的表演更是广受世人追捧。《艺妓回忆录》说,一名真正的艺妓就是活的艺术品,我想Dita就是。

蒂塔·万提斯 

3   梵高与高更

蒋这样描述梵高:

梵高长久的孤独与压抑,因为高更答应同居而得到缓解。梵高把高更当作上帝派来的天使般,崇拜,谄媚,模仿。而当高更受不了感情的负重选择了离开时,梵高只能可怜地画他的椅子。

如此,也许我能理解很多恋人们说“没有你,我不能活”,其实是没有你,我就又要回到孤独无望的土地上,我从那里来,再也不想回去。

真是不平等。

4  《沉默》

蒋方舟对《沉默》的感悟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作者远藤周作一个12岁懵懂年纪信了教的人,他信仰基督,同时他也鄙夷上帝,正如他写:

“我不想在你的怀抱中死去/你们太过于整齐/过于洁净/没有一丝的柔软和阴翳”

蒋方舟这样评远藤周作:

暧昧柔软,赞美阴翳的日本的确和基督教格格不入。于是,他创造出了一个孱弱的上帝,一个会妥协的上帝,一个选择把信仰埋藏在心灵深处,而不向信众慷慨成词的上帝。

而远藤周作临死前,要求将《沉默》《深河》和他一起下葬。当一个作家一生的疑问得到解答时,希望这个答案可以照亮他死亡之后的路。

5  《雨男》

此书附了她的小说《雨男》。一对情侣,从相见时的青涩到结婚后过多粘合而导致的分离。

我最喜欢《雨男》里一个场景:

女主心里有鬼的时候,她的情人“啪”的一声拍了一下大腿,然后轻描淡写地说:“你去阳台又不关纱窗,蚊子都放进来了。”

......

总体而言,《东京一年》看完觉得作者真诚而又沮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