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与圆

有的人能力不如你,人生阅历不如你,技巧不如你,亲和力不如你,形象不如你,但收入比你高!是什么限制了你的收入?

《老子》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一滴水,可方可圆,泽润万物;一个人,能方能圆,方圆相济,便可活的豁达、圆满。

"方圆"之说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外部是圆形,内部是方孔,看似朴实无华,但蕴含着人生哲理。

做人也应当像这铜钱一般,能圆能方,虽未能熠熠生辉,但也有存在的意义。

做事要方

方不是执拗,方是一种坚毅,一种正直,更是一种做人的根本,亦是做人的气节和原则。

就像脚下的刹车,红灯时适可而止;绿灯时一路前行,别犹豫彷徨。

曾有个拦路抢劫的少年,潜逃到外地隐姓埋名四年。然而,他还是被抓获,不是因为躲避不及,而是一起见义勇为的壮举让他暴露了。

在那个寒冷的早春,他跳下冰冷的湖里接连救起了两个落水的儿童。

他的义举也暴露了自己,自然就被捕了。

记者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想没想过那样做会暴露自己?还是想这是一次立功赎罪的机会?

他摇摇头说,当时什么也没想,只想到赶快去救人。

虽曾拦路抢劫,但心中有温度,做事自有底线。

人在世间,又有谁能尽善尽美,心中有尺,行事有度,一辈子问心无愧,如此便好。

做人要圆

圆不是圆滑,圆是一种周全、一种宽厚、一种通融,更是一种大智若愚的人生智慧。

苏轼在 63 岁穷困潦倒之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先说自己衰老,又借小孩子之口自嘲,酒后的腮红被误认为脸色红润,用调侃来排解晚景凄凉的失意。


有智慧的人,历经生活艰辛,依然内心向暖。

正如苏轼深谙“沉舟侧畔千帆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道理,生活虽然曲折不畅,但仍心胸坦荡,情趣风生。


饱经世故,仍能保持方圆,做到知世而不世故,明世俗而不受世俗浸染,历圆滑而弥天真,这才是对困苦岁月最好的回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