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少即是多,是20世纪20年代德国设计师密斯提出的理论,主要表达了现代主义的精髓,也就是去除多余繁缛的装饰,强调功能性。这是适应20世纪初期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而在二十世纪以前,无论是北欧、日本还是中国,几乎所有的设计都是为贵族服务的,大多体现的都是奢侈、复杂、稀缺、精致。而密斯这种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的提出,其实是想将设计引向平民化。这种平民化的开端,直接导致我们的建筑设计和产品设计、互联网APP、广告海报都趋向简约与实用,同时又不失美感。

        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极简主义“,这里有一个代表品牌,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日本品牌——无印良品,这也是现在全球最著名的倡导简单生活美学的品牌。无印最初取这个名字,本意也是为了打造一个没有品牌,但是产品线丰富并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杂货铺。它强调的是日常生活的“基本性”和“普遍性”,这一价值也被称为“全球理性价值”。它强调满足客户需求的一个度和标尺,仅仅是觉得“这样就好”的一群人,而不是“我就喜欢这个”的一群人。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欲望有时牵扯着沉迷,引起自我为中心。从今天的我们来说,应该将价格赋予可接受的质量;节制、让步以及超然的理性。其实,这里的接受,代表的是更好的质量、更合理的价格,和因此而获得的更高级的自由。所以LESS带来的不是最低价的产品,而是自然的低成本的富足与更好的选择而并非昂贵的范围。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在思考多的时候,想到更多的是材质、颜色、款式、版型,怎么样丰富,怎么样搭配组合出花样百出的年度新品来,怎么样迎合时尚,怎么样走在消费前沿,这些也仅仅是设计的“技”,这样的“多”往往会使设计师忽略很多实质性的问题,比如:理性需求、生存智慧、简单实用、自然生态、低价环保、节省能源、改善环境等等更多的因素。这些因素才是设计的“道”。

        这两部分,哪个算多,哪个算少,真的是一个需要重新鉴定的命题。

        所以在全球范围内考虑生活文化和经济文化,设计出大多数人觉得“这就行”的产品,并不是一句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全球的设计师努力做到更多,当然也要Cut off更多的东西,正如互联网时代应对信息碎片的解药是更窄范围的去获取信息,而更深入的去吸收和消化信息。设计师讲究的就是减法,不断地做减法,一直回到产品最初的需求本质上去,也就是我们需要这个产品,究竟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

   

图片发自简书App


        正如原研哉先生所说,也许未来就在前面,但当我们转身,一样会看见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积累的雄厚资源。只有能够在这两者之间从容穿行才能够真正具有创造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一直在忙碌奔波的你,近来是不是觉得生活越来越辛苦了? 生活中充斥着永远都做不完的工作,应接不完的应酬;眼前总...
    柴犬叔叔阅读 3,036评论 25 40
  • 一本来自✨帅帅推荐的书籍《北欧自由生活意见》 “新幸福”是什么?如何获得“新幸福”? 围绕这两个给大家分享一下读完...
    新小派自由行走的花阅读 627评论 4 1
  • 少即是多@,看书名就知道是一本关于心灵的书,听了樊登老师的讲解,感触颇深,有相当大的共鸣!这些方式方法正是我目前正...
    海之行阅读 246评论 1 0
  • 大年初五,和家人在返家行程中,途经西昌,吃了当地有名的湖边烧烤。烧烤味道好极!然而,让我有感而发的是喝上菠萝啤...
    Summer的薄荷阅读 320评论 1 0
  • 爷爷今年走了,奶奶去了成都,老人家不在的春节,没有年味。 16年10月份,我还在学校,妈妈突然来的电话,告诉我,爷...
    哎吆喂了没阅读 18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