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晨曦
作品不论长短,语言都需精炼。所谓精炼,就是用少的字句表达多的内容。精炼的语言,不但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耐人寻味。如柳青在《创业史》中描写梁生宝将解放的喜讯告诉继父梁三老汉时,有这么几句对话:
“解放啦!”
“啥?”
“世事成咱们的啦!”
“啊?”
这段对话中的“啥”、“啊”两字,便很传神。因为梁三老汉不理解什么是“解放”,但从儿子那无比兴奋的神情里,感到此事异乎寻常,非同一般,所以忍禁不住问了声“啥”。此乃莫名其妙的问,又是大为震惊的问。而当听到“世事成咱们的啦”时,梁三老汉又若有所悟地“啊”了一声。这个“啊”字,含有“原来如此”的意思。但是对于一个长期遭受迫害压抑而变得麻木不仁的老农民来说,是不会一下子就能领会内中的真谛的,所以这个“啊”又是疑惑不解的问。
看,仅这“啥”、“啊”两字,就逼真地刻画出了梁三老汉这个老一辈农民获悉解放时的那种似懂非懂、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精神状态,这要胜过多少繁文缛语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