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素:寻找生命的那束光

你知道“范雨素”吗?

如果你是个关心时下热点又对文学有点偏好的人,这几天一定见过这个名字。

一篇题为《我是范雨素》的7000 字长文,使得这位北漂打工嫂突然之间陷入舆论的漩涡,带着“范雨素”三个字的文章层出不穷,争议也随之而来。

范雨素,湖北襄阳打伙村人,从小喜欢读书。12 岁,效仿小说中的主人公,离家出走,去海南岛流浪了三个月。腻烦了流浪后,回乡成了一名民办老师。20 岁,不甘忍受在乡下坐井观天的枯燥日子,独自北漂。22 岁,觉得自己是一个看不到理想火苗的人,草草地把自己嫁了。22 岁~28 岁,生了两个女儿,丈夫酗酒家暴,离婚。28 岁至今,北漂,做育儿嫂,在打工学校教书,独自抚养两个女儿。

在《我是范雨素》这篇长文中,范雨素以冷淡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和母亲一生的遭遇,在她笔下,过去的种种苦难都带着一股无关痛痒的冷峻。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没有呼天抢地的悲愤、埋怨,她越是轻描淡写,现实这只怪兽就显得越加狰狞,于是,读者们被这位命运弱者的坚忍征服了,又一篇10 万+诞生了。

在大多数人被触动到夜不能寐开始思考人生时,质疑声开始甚嚣尘上。“无知者也能作诗”是对范雨素文字功底含沙射影的批判,而第一时间被拿来与之类比的余秀华则简单明了地指出:“文本不够好,离文学性差得远。我都不愿意和迪金森比较,何况是她。”另一批以和菜头为代表的自媒体人则认为,大众对范雨素文字的追捧,本质上就是一场对弱势群体的消费,大众表达爱心、陷入群体自我感动,这种对弱势群体的文学作品现象式的拔高,无关作品质量的好坏。

毋庸置疑,对于文学作品的评判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秤,好坏各有论断。抛开文字来说,关于范雨素这个名字,她的一生本身就像一部文学作品般动人。

在泥潭般的生活中,屡次挣扎屡次失败的打击并未消退她对文学的热情。8 岁那年她看懂一本竖版繁体字的《西游记》,自己偷偷骄傲了好久。她遍读襄阳城郊农村能读到的小说和文学杂志,到北京打工后参加“工友之家”文学小组,她说她喜欢北京这座城市,因为这里书多。

在所有命运不怀好意的安排中,对文学的坚守是她最后的人生防线。即便外面的世界硝烟四起、遍地狼藉,退回文学的安全区,她依然可以蓬勃地去爱去追寻去感悟。

她写小说,写小说的目的是因为她觉得:“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

关于命运,我们有太多的苛责。对于范雨素而言,幸福就是找到你生命的那束光,任它照亮黑暗、驱散阴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是范雨素》击中生活痛点 【侨报综合讯】近日,一篇名叫《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在网上突然引起众多关注,并在微信端迅速...
    四姐的简书阅读 3,411评论 0 8
  • 一 区块链的投资机会 当前来看,未来区块链世界的投资机会 远多于其他投资途径。 区块链不是比特币, 比特币只是区...
    lemonWr525阅读 2,425评论 0 0
  • 水果罐头在南方比较少见,特别是潮汕人讲究吃新鲜当季的水果。小时候看电影,电影里头探望病人总是用网兜装着水果罐头,以...
    mimi播报阅读 3,746评论 2 5
  • 文 | 白桦czh 我们要时常试探下自己,拎一下自己的脚,看看能否飞得起来。 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 阴...
    白桦czh阅读 7,908评论 39 33
  • 内容创业已成2016年红得发紫的明星概念,从短视频到直播,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内容创业这一领域。但是,内容变现始终是一...
    Lighthouse_七七阅读 12,532评论 3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