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小说中的匠心体验 —— 读《金色梦乡》随感

城镇也好村庄也好,或许预算规模不一样,可是嫁出去的女儿夏天带着孩子回娘家,一家人结伴去看烟火的心情,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不同行业、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为了烟火而聚到一起,遥望着它们砰地飞上了天,打心眼里觉得真大真好看,从中得到了继续努力的动力,于是相约到明年再一起回来看,这才是烟火大会的意义。

以上一段话,摘抄自《金色梦乡》,奇点悬疑书单中的推荐书目,日本著名悬疑作家伊坂幸太郎的作品。

这段话是书中一个很小的配角 —— 一家专门生产烟火的店老板 —— “轰叔”的话,而且这段话与本书主线的悬疑案情也没什么特别的关联,只是主人公少年生活中的一段插曲而已。

但这段话却在我心底引起了一点点小小的共鸣。在书中,“轰叔”是烟火店业界泰斗级的人物,上面那段话就是他在一次烟火大会的控制场上,对几个崇拜他在他那里兼职的学生们说的。

这段话引起我共鸣的,不是它与书中悬疑案情的关系,而是这段话所折射出的“匠心”。书里的轰叔是一个闻名遐迩的烟火匠人,技艺精湛,霸气自信。我认为,轰叔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与他的烟火大会的意义息息相关。常人对烟火大会的理解,无非是好看、绚烂、精彩、刺激等等,而轰叔对烟火大会的理解,则是要为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人提供“继续努力的动力”。

任何一种工作,都有至少两种评判标准,一种是工作本身的世间标准,如烟火的好看、绚烂、精彩、刺激等,一种是做这个工作的匠人的匠心,如轰叔的匠心——为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人提供继续努力的动力。匠心,就是情怀,就是初心。


这世间,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匠人,只是段位不同,成就不同而已。每个匠人都会有一个匠心,只是匠心有大有小而已。

有的人的匠心也许等同于世间标准,那么他对作品的期许,一定会受到当下世间标准的制约,他的最佳成就,也就不过是最好的世间标准而已。比如做烟火的匠人,如果他的匠心就是好看、绚烂、精彩、刺激,那么他的烟火可能好看绚烂,五彩缤纷,但他的烟火一定是缺乏温度的,一定难以创新,一定难以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
而变化。

有的人的匠心也许还小于世间标准,他对自己作品的期许,也许仅仅就是能依靠工作得到一份收入,提高生活质量,那么,他的最佳成就,就有可能连最好的世间标准都达不到,因为要做到最好的世间标准,也是要付出100%的心力的。这种人的最佳成就,既不取决于最好的世间标准,也不取决于他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期许,而是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在追求更好的世间标准的过程中,当他感觉为此要付出的努力,可能会降低他的生活质量时,越过了那个平衡点,他就会止步于此。

也必然有一部分人,他的匠心是大于世间标准的,他对自己作品的期许,是他自己内心的那个“情怀”,而通常,这个情怀当中的某些部分,若以当前的世间标准来执行,是无法到达的。若要实现这个部分,他势必要突破世间标准,另辟蹊径,创新因此而产生。世间标准也会因为这部分人的努力而重新改写。如乔布斯,如马斯克,如本书中的“轰叔”。


以世间标准为基准,无论匠人的匠心,是小于、等于,或是大于世间标准,并无道德意义上的高下之别,好坏之分。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哪一类匠人,只要坚守其匠心,便能得其所哉。

上文所述第一类匠人,其匠心等于世间标准。那所谓的“不忘初心”,就是指,他得要付出100%的努力,来追求达到最高的世间标准。他的利益在于,不必费尽心力去创新,他只需扮演一个出色的追随者和模仿者即可;而他的风险则在于,由于总是存在第三类匠人(其匠心标准大于世间标准),因此世间标准总是被改写,他所追求的那条准绳也许总是在不断提高。但若他追随的速度足够快,在世间标准还没来得及改写之前,他已达到自己的追求,那么他也就算是“得始终”了。

上文所述的第二类匠人,其匠心小于世间标准。那所谓的“不忘初心”,就是指,他能够在努力与享受之间很好地保持平衡。他的利益在于,无论在哪个阶段,他都能尽享生活的甜蜜;而他需要警惕的则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异思迁,又想少一些努力,又想获得第一类匠人、第三类匠人的荣耀,那就永远寻找不到那个平衡点,陷入迷茫纠结之中。但若他能“知足常乐”,就会总是在平衡点上,而“得始终”。

上文所述的第三类匠人,其匠心大于世间标准。于他而言的“不忘初心”,则意味着,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那个情怀标准究竟是什么,且一旦确立,绝不轻易动摇。他要做的事,既然是世间标准所没有的,那么就一定是艰难的,是需要创新的,是要在荆棘与乱阵之中,杀出一条血路的。他若成功,便能改写世间标准,并获得巨大的常人所难以企及的满足,他若失败,也有可能一贫如洗,粉身碎骨。于这一类匠人而言,“始终”,不是一个确定的结果,而是沿途的血肉与风景。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也是能“得始终”的。


匠心即初心。你的匠心标准是什么?

从一本悬疑小说中体会匠心,怕也是没sei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总是在我的眼前 忽近又忽远 忽远又忽近 一会儿清晰 一会儿又模糊 珍藏的关于你的记忆 竟就这样变成了孩子 时而温...
    周田心阅读 1,332评论 0 2
  •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座城,我说是因为我爱这座城。的确,我很爱这里,这里有太多的人和事,有太多的回忆。 在我...
    海_4125阅读 2,166评论 0 0
  • 原作者 Quincy Larson编译 Mika本文为 CDA 数据分析师原创作品,转载需授权 在上周的苹果秋季...
    数据分析汪阅读 3,89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