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第一印象没有第二次

《美中育人》挑战赛第20篇



关于第一印象,有一个著名的实验。

说的是让两人分别做题目,两人一个叫蓝天,一个是黑土。

题目一共30道,给两位的要求,都是作对50%,即15道。蓝天呢,要求他尽可能作对前15题;黑土呢,要求尽可能作对后15题。

然后呢,让一组被试者对蓝天和白云做出评价。

你猜结果怎么着?

多数被试者认为蓝天比黑土聪明。

明明是答对题数目相同的两个人(即水平差不多),只不过在对题出现的顺序上有一些变化,结果就差距这么大。可见,第一印象对人心理产生的影响,有多大。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1974年提出一个概念:“锚定效应”,也叫“沉锚效应”,说的是人们在对某事做出判断时,容易受第一印象,或者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铆定效应


回归到生活中,这种先入为主的情形也是屡见不鲜。

比如:

说惯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聊起美景,哪怕之前没有去过这两个地方,也会很快想到它俩。

比如:

“河南人,骗子多!”这是很多人在评价河南人,或者初次接触该地区人时脑海中瞬间闪现的话语(单纯举例,切勿对号入座)。实际上,哪个地方没有骗子?

以上案例可以说明,在面对陌生人、陌生客户、不熟悉的环境时,第一印象,尤为重要了。因为固有印象一旦形成,要想扭转,就要花费两倍甚至五倍的心力,才有可能实现。

比如,前面说到的,“河南人惹谁了”。一旦这个印象进入到你脑海中,在后面遇到该地方的人时,会下意识的提高警惕。

而如果通过一些接触,可能也不太会有改观,还是带着有色眼睛。除非是有三四件事情有交集,而且是直接面对面的接触、沟通、协作,实打实的有切身体验了,这种固有的印象才可能会有扭转。


聪明的我们,为何不在最开始,就选择最优的一条路呢?

第一印象


那么,如何传递出好的第一印象呢?

远的不说,取一个朗朗上口又有个性特征的名字,就是首当其冲的重要了。

一个好名,代表一个品牌,“名字是最短的咒语”

《道德经》:“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圣经》:“创始之初,亚当只做一件事:给万物命名。”

名字是用来写、用来叫的,而且会伴随一身。再被表达,被使用(呼唤、回应)中,其效用一次又一次的被叠加,积极的能量会一遍又一遍的被强化,好的就更好了。

其次,如何取一个好名呢?这是个大问题。今天先浅聊到这里,容后再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她在重感冒的昏昏沉沉中,抬起眼睛瞄了一眼输液室玻璃窗边的吊兰,一抹绿色似乎让眼睛感觉舒服了一些。玻璃窗离地很...
    海蓝26阅读 211评论 0 0
  • 《南山南》第一个和弦被我按出来的时候,我问老师:怎样才可以弹出来破碎的声音呢?他侧脸偏转,给我说:用吉他去砸。 砸...
    反正是个宝宝阅读 338评论 0 2
  • 一个安静的夜晚 蛙声不再荡漾 没有昆虫 没有鸟儿 没有行人从窗下路过 安静地像黎明的海滩 只有小雨打在地面上 前一...
    LENG棱阅读 247评论 0 0
  • 相信一个人,就是他能保守住你的秘密。 春天来了,在某个春天的下午,太阳阴沉了下来,是雨要来了么? 春天是个勤劳而又...
    火上冰凌亘古今阅读 610评论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