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基础知识

诗,文学体裁的一种,是为吟咏言志的文学题材与表现形式,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人一般泛指写诗的人,在文学意义上讲,应是在诗歌创作上取得成就的人。诗的题材繁多,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抒情诗、朦胧诗等。

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诗律的分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还有很少见的六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乐府和绝句,有些属于古体,有些属于近体。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古体诗: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诗,都是古体诗。

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处,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的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类法,是没有什么理论根据的。

近体诗

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b.押平声韵;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d.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是押平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这可以归入近体诗。

律诗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律诗的基本格式:

五言绝句四种格式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比如仄起首句押韵的五言律诗是: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言律诗基本句式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

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

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仄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平仄与不拘平仄之争,沿袭了一千五百年,诗有诗律,词有词律,前人的格律,可能是后人的束缚。合律最好,出律也可,不能强求。

2013年4月11日整理于草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安全感,仿佛就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东西,一个人一岁以前,就决定了他有没有安全感。如果他在一岁时,得到的是爸妈的宠爱,那...
    三芯阅读 1,264评论 1 2
  • 【诗146:3】你们不要倚靠君王,不要倚靠世人,他一点不能帮助。 【诗146:4】他的气一断,就归回尘土。他所打算...
    木木_77阅读 2,343评论 0 0
  • 1.感谢客户的支持与信任,虽然沟通的少,但一直关注着我,支持我的小事业 2.感谢鱼儿姐,今天简单的沟通了一下,暖暖...
    梦宝er阅读 219评论 0 0
  • 公元1635年皇太极亲征察哈尔部,远征行程五千里,过兴安岭,克归化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这次军事行动中意外得到从...
    艺圃阅读 14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