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睿同学是二(2)班的男孩,他活泼好动,在课堂上经常坐不住,离开位置。他好奇心很强,有的时候还表现得比较积极,偶尔喜欢积极回答问题,遇到喜欢的东西就表现出很高的兴致,不感兴趣的,动也不动,似乎做什么完全由着性子来。
这样的他,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很难专心听讲。在美术课上,通常刚开始勉还在听课状态,可不知不觉地,就会游离于课堂外,无法紧跟教学节奏。
一会的工夫,就会有一些左顾右盼、低着头抠手指,玩学习用品,或主动找旁边的同学讲小话,摇动椅子发出声响等行为。
当开始进行创作练习时,他也会跟着做,但明显耐心不足,三下两下就说做完了,一看作业质量,造型潦草,涂色马虎。
据班主任反馈,课间常与同学追逐打闹,稍有不对就会和同学起冲突打架,因此经常受到同学的投诉,和同学的关系也紧张。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大部分时候会承认错误,也有过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只盯着对方错误的情况,表现得很过激,很不服气,但无论何种情况,过后就会浑然忘记,仍旧屡错屡犯。
由于不专心听课,作业质量差,学习成绩不理想,语数老师批评居多得到的表扬较少,加之经常和同学打架,被同学否定。因此找不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价值感缺失,自信心缺失。
为了帮助宇睿同学找到自我价值感,是从我让他感受到被人需要要开始的。
有一次,他又违反课堂纪律了,被我叫到身边来,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说了一句引起他反思的话:
“宇睿同学,刚刚的事情,你觉得自己有做得不恰当的部分吗?你先想一想,等你想清楚了,再和老师说。”
过了一会,他主动说出,他不应该走出位置,还和同学打闹。我就此肯定了他敢于承认错误。
然后,给了他一个小任务,帮我把第二组的循环使用课本收上来,他果然不怎么会做事,收上来的书并没有整理好,一些书本是颠倒放反的,我就一边教他一本一本叠整齐。一边用言语鼓励,弄好了,最后还谢谢他帮我收书。问他下次还愿意帮我收课本吗,他一个劲地点头表示愿意。
虽然前面他做错了事,但此时,他整个人看起来是轻松愉快的,似乎很享受帮老师的忙。
往后和他接触,我充分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体会到老师对他没有偏见,还能多为他提供各种表现的机会。让他完成一些他能独立做好的事情,让他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同学的称赞,让他明白,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并不是什么事也做不好,从而找到自我价值感。
下一次,当我走进他们班上课时,我看到他坐得很端正,而有几个同学还在若无其事的说话,并没有做好课前准备。张扬同学竟然像个小班干一样,大声地对着全班说:“请安静!”我很惊喜,及时表扬了他“帮老师管纪律”,说他是”我今天看到的进步最大的同学,超越了刚刚还在说话的同学”。我的表扬让他坐得更加挺拔。
但是,不得不说,那节课他也没有坚持到底,还有老毛病又犯了。不过,我都是带着鼓励地提醒:“我希望你像这节课刚开始那样好好表现”。
一节课下来,也反复提醒了几次,好在每次他都能反应过来,接受我的劝告,不会像之前满脸的不乐意。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之后只要有机会,我总是在同学面前及时表扬他的一点点进步,让他对自己有信心,巩固已取得的进步,即便他老毛病反复,也是善意提醒,正向反馈,正向引导。
为了让他的课堂专注力有所改善,我利用了课余的时间,假装让他帮做一个黏土教具,我跟他说,我要拿去另一个班上课。
刚开始,他说,不会做,不敢下手。所以,从最初的基本方法开始,搓,团,揉,捏,刻等等,教他怎么做出基本形,怎么粘贴组合,怎么雕刻细节,一步步地手把手教。有时,先是示范,他再做。有时是用语言指导,做不好,我补上。
一开始他的手真是很不灵巧,手劲很大又笨拙,但经过不断地练习,不断地鼓励,慢慢地,他的手指精细动作越来越好,直到后来他能独立完成一件作品。
就这么经过一段时间的刻意训练,他集中注意力做事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让他和我挑选出来的绘画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一起创作,他也能融进去。这个过程,也引发了他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课堂表现更积极了。
每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孩子对自己认知不够,我们就要帮他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归属感。
虽然行为偏差的矫正是一个长期过程,一时间就能完全扳过来是不可能的,但已经看到了可喜的改观。后续还需要循序渐进,采取逐步正向引导、慢慢纠正。时刻关注宇睿同学的行为变化,适时对他进行多引导,多鼓励。从行为上的具体表现入手做思想上的指导,深入细致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