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宝藏女孩,终于要藏不住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个工作上有过几次沟通的朋友,翻我朋友圈第一句话跟我讲:你的朋友圈和假人一样。

好佩服他的慧眼如炬、眼光毒辣,我默默的去把朋友圈翻来覆去地看,心里不禁感慨:确实好假。

一股子伪装了的文艺范儿,加上那段时间休息在家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字里行间总是带着似有似无的伤感

还有追风朋友圈打造,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因为微信上有很多的同事、同学、家人。

因为骨子里的自卑,因为不甘落后,因为总想展示出一股子清高感,得让他们知道我过得很好,很积极,很乐观。

万一领导或同事知道我有什么悲观的情绪,低落的心情谁知道心里会不会对我有什么想法和质疑,让我走人之类的。

这一切的一切种种因素加在一起,搞得朋友圈的我活像是从流水线上出来的,活的都是别人眼中的我,不光是朋友圈,生活也是,工作也是,妥妥的都是距离感。

被包裹着的,真实的我在哪里?

有时很多愁善感,有时很野,淑女的时候很高傲,说脏话的时候很酷;

看《这就是街舞》被燃炸了的舞蹈征服的时候,常常旁若无人大声的说“哇靠”;

一个人在深圳面对未知的未来的时候,也在出租屋里把头埋在腿上放声哇哇大哭。

而朋友眼中的我:故作坚强,古板,讨好,软柿子……

4月份第一次的工资单,比我想象的差了太多,觉得委屈,因为付出了很多,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面对房租信用卡和未来,我仿佛在这一刻看到了穷途末路,终于在给恩师打电话的时候崩溃大哭,我所有的伪装那一刻都褪去,我承认我如此弱小。

恩师说:以前在疗愈场上见你哭,都是紧紧的绷着,这一次才像见到一个真实的灵魂。

人生如戏,如此看来,在肉体和灵魂本身加上的所有的伪装,就像是局中局。

所以,后来我常常问自己,扮演很好玩吗?为什么我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去度量他们的标准和眼光?

不再紧张和恐惧,不再玩躲猫猫,褪去伪装,我看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每一道风景都如此怡人。

从此,我便可以想哭就哭,爱笑就笑,要骂就骂。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去年学习新媒体的时候,大家都在说做IP,要立人设,要学会展示自己以及所能提供的价值。我没日没夜的想:哎,我是谁呀?我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我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可是就想不出所以然来……

大佬们说,先从打造你的朋友圈开始,每天发固定条数,总有一天你会习惯甚至爱上发圈。我去做了,可是坚持了没多久,对于发圈这个事了然无趣。

现在才明白,不是对于发圈了然无趣,而是要扮演假我,灵魂深处是深深地抗拒。两相抵抗,了无乐趣。

我是一个颇有点自以为是又很爱做梦的人,我可以很长时间放任自己待在坏情绪里,我要很固执的去证明我所认为的正确的观点,但是一念之间转变,我也可以拔高自己的频率

但是常常我在这两种频率中要么是处于过低要么是过高的频率,很难找到中间平衡之道

我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否是属于一个难搞的人,有时候也尝尝怀疑我是否精神分裂

我可以一个人很安静的独处,也可以在觥筹交错的社交场所应付的游刃有余,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一度特别执着于给我自己贴上标签:内向或外向,热烈或内敛,大胆或软弱……现在我想我是在慢慢放下了,因为都是我的面相。

我开始承认和接纳,我真的很难搞,我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和“怪物。就算是一个“怪物”又如何呢?

要有把“怪物”认知为常态的能力和力量。

在《高敏感是种天赋》一书里,作者所说的几乎每一个高敏感人群的特征,我都具备。一开始我下意识的去否认,拒绝我是一个高敏感的人,想想我这样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竟然很敏感,对我来说那就是弱点,不能在人前暴露的特点。

但事实是我确实是这样。无论我多么抗拒和排斥,真相都必将浮出水面,假的永远都是假的。

对于想要隐瞒的缺点,自以为是很好的隐藏,其实早已被自己以外的人看透,只有我在掩耳盗铃和自欺欺人。

想要被别人爱,首先要学会先爱自己,爱自己的缺点,爱自己的狂野,爱自己的温柔和孤独,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样貌,爱自己的性格,爱自己所有的面相,所有完美的和不完美的……

真实且自由!

做一生的功课,成长是随时的,世界是变化的。

要允许自己变化,允许别人变化,接纳变化。

在不断地剥离中,逐渐清明。

至此,于心了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