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为了“抛弃”15岁的儿子,恩爱17年的我们想离婚了……

写下这个标题时,我大吃一惊。

但随后,又一点也不吃惊。

吃惊的是,我们这还配做人吗?不吃惊的是,这真的是万不得已的心里话啊……

别人都是为了娃儿,凑合着,勉强着,强撑着过——而我们,为了撂下这个“重担子”,想分开了;别人都是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争取娃的抚养权,千难万难,再难都要把娃带在身边——而我们,为了能“甩掉这一坨赘肉”,老公说:“不如,我们各过各的吧,娃归你,我就不要了……”;我大笑,说:“那正好——娃可以归你,我就不要了……”

这养育,是有多难!

那些省心的,叫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娃儿,都一样,温良孝顺,懂事明理,谦恭有礼,勤奋刻苦,聪明上进,优秀得就像七彩虹和霞光,飘荡在头顶;而那些不省心的,叫人七窍生烟,心梗住院,心脏骤停,心力交瘁,直想撂下“父母”这个如山样重的担子快逃的,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千姿百态,聚万象于一体……

我们结婚17年,没有大争大吵,没有久处生厌,只有相互依赖,相处融洽。但是,年少气盛的儿子,动不动,与我们俩,就像“世纪冤家,狭路相逢,不共戴天”。

父母恩爱,给儿子的,自然只有多,不会少。

但是,武志红老师说:“爱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东西,一不小心就导致伤害,并且越爱越容易导致伤害。”

这,也许就正是我们的写照!

15岁的儿子,年少气盛,鲜衣怒马,恣意飞扬,多好的年纪!我不知道其他父母,在娃这个年纪,是否,也有我们这般“苦楚难言”,肯定有,也肯定无。且“有”估计是多过“无”的。——毕竟养育这事儿,不简单不容易啊!它就像跋高山涉险水,千沟万壑,循循善诱,走对了,跨对了,是花团锦簇,是万紫千红;稍微走偏了,走错了,是南辕北辙,是万丈深渊,是两败俱伤!

疫情网课,殚精竭力,划破嗓门的老师要求开摄像头,人脸人上半身都要对准摄像头,可是这娃偏偏像一匹野马、牛犊子,非不拘网格子不可,硬是给对着天花板去,你说这是有多炝火!平素一贯倡导多鼓励、多表扬的娃父亲,也忍无可忍,只好走过来给好生说了:“为何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呢?”娃:“为何都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呢?我又没做别的!我这不正是在全力认真学习、考试着吗?干嘛非得一板一眼装模作样?”娃父亲:“可是老师看不到你,还以为你在作弊呢!”娃:“干嘛非要老师看到呢?我自己认真着、问心无愧着不就行了吗!我们学习做人,不就是要真实自然吗?给老师盯着我反而不自在了!不自在还怎么静心学习、考试?”娃父亲:“那还要老师做什么呢?”娃:“老师是前方引路人,而不必在意后方跟着的人以什么形式吧!只要学到了东西就好啊!”“这是规定纪律!你遵不遵守的?”“我又没做错,干嘛非遵守?”“你!……”又一场面红耳赤!僵持不下,我只好默默从中把电脑桌暂时挪进房间,让娃进房间去继续考试,再把颤抖着的老公推进我们的房间,劝他,这青春期的牛犊子!非原则性的大是大非,其他,就不要事事较真儿了吧!

就在我们以为风波暂告一停,不再往前争执、理论时,突然,老师的消息赫然跃屏:XX妈妈,为何他不交试卷?为何?为何?

我们两个人瑟瑟着,屏住呼吸,胸闷气短,一同站在娃面前,质问他。他反倒委屈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还不是叫你们给害的!不知道我这正在考试吗?真是的!干嘛非在我考试时理论摄像头不可?等我考完了再说不行吗?给你们这一通打扰和耽误的,题做不完了,所以卷子交不了了!”

娃行为不合规,父母要管教吗?当然要!但是娃说的没理吗?都在理!他确实是在认真学习、考试,大可不必拘泥于形式、规矩,或者说父母就应该等他考完了才能再跟他沟通!可是我们做父母的呢?往往,操之过急,行事鲁莽,非黑即白,一锤定音,或者说就是爱子心切,看不得他哪不合规哪落后不如人,恨不得他从来都无误无错,无偏无差,无病无痛,样样出众,事事卓越,生来就成龙成凤……于是,便有了诸如以上的种种争执、理论、矛盾,继而演变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不共戴天”……

看吧!妥妥的“两败俱伤”吧!

养育,何以至此难?

一难,难在“把握火候”。

火候太小——放任不管,那是“子不教父之过”。从小就骄纵任性的娃,于万事万物了无敬畏之心,他们不是在“自命不凡”中摔碎骨头,就是在“目空一切”中自断经脉。从小就由着他养成自高自大的狂妄,目中无人的傲慢,毫无感恩的索取的娃——父母可以“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是在父母泪干枯后的真实世界里,从来都没有那么仁慈宽厚!

火候太大——管制太多,这是控制,是枷锁,是牢笼,是“烧糊烧焦”的前奏 。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条条有框框,样样有限制,是一株苍松翠柏,被安放到了花盆,看似安逸舒适,用心良苦,实则是下无扎根之地,上无伸枝之天,苦心之人,用尽全力,天却必负!一个不能左,不能右,不能上,不能下,只能在父母圈定的花盆里生长的娃,无法长成他本来的高大健硕,就只能长成“歪瓜裂枣”。

所以,为人父人母,既不可不管,又不可全面控制。千娃千面,如何“把握火候”,全耐父母在成为父母的那一刻,不断成长,不断琢磨,不断提升,不断修为!

二难,难在燃好“爱”这把“蜡烛”。

前面说过了“爱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东西”,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是两全;燃烧自己,烫伤他人,就是“两败俱伤”。而在“爱”里,我们又如何能轻易就迷途知返,放手成全。“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我们一心情愿到底,并以此为慰籍幸福。在“爱”里,我们都是“蜡烛”,只管将自己燃尽烧干成灰,就心满意足,而哪还能想到被照亮的人,是被烫灼还是烧伤了呢?我们把自己最爱的果肉削好剜好,却不曾想到“它”竟然坏了娃的肠胃;我们节衣缩食才为娃添上最暖的袄,却不曾想到他穿上长跑后,汗起凉咳;我们整日焦虑不安,愁苦叨叨,只想娃多学一点,再学一点,学得再好一点,唯恐将来“手无寸铁”,吃喝难行,却不曾想娃现在就已经压力聚山,寸步难行……

最好的“爱”,是“如他所愿”。一边放手,另一边才能自由行走。牵手同行,未尝不是好过燃烧和被灼?

三难,难在心平气和。

赢在和气,败在脾气;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两个字——“人和”,几乎可以解决人生之百分九十以上的疑难杂症。天大的事儿,坐下来,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好好说话,事情就迎来意外突转。一个家,温馨美满在心平气和好好说话;分裂破碎在易暴易躁易怒言攻语击。大道如此至简,但知易行难。每对易怒的父母敢说,不下一百次对天发誓:克制!克制!克制!然而,鸡娃牛娃虎娃狮娃的落后,下沉,拖沓,懒散,耐磨,顽劣,反反复复,是可以置“克制”而不顾,死而后生的。每对父母,都不是一开始就“易怒易暴”,都是在“千锤百炼”后“死而后生”中,才一度炼成一擦即冒火星子的“金刚人”。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初为人父母就如同古今成就大业之人士的第一重境界,心高气傲,意气风发,壮志凌云,认定自家娃将来定是奔赴罗马之路的神娃一枚。在这金龙玉凤的高期许里,我们要么自负地把娃当成自我的化身,要么自卑地把娃当成梦想的实现者。而一旦娃与我们想象中天差地别,云泥对比,恨棉絮无成绫罗绸缎,云雀难变金凤凰,生铁百炼也不成钢,那便是无休无止的“比较”战争,是“万劫不复”的意难平——如此“兵荒马乱”,哪还有“心平气和”容身之所?

不是不知“心平气和”之权重,而是每对初为人父母,就像每枚刚学走路的娃儿,必须经历这“第一重境界”的巅峰谷底,高悬低跌,摔得鼻青脸肿,身心俱裂,而后,才能认清现实,主动探路,心态渐趋平和,一步一步稳打稳扎稳走。即使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无怨,谁让,娃到底是流淌着你的血液,到底是你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接受他的平凡,他的普通,他的不如人吧!谁让,他到底是你的镜子,是你的影子,是你的复印件!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回归本真初心,放弃幻觉,粉碎执念,丢掉不切实际的奢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后半途,回归生养自然的本真:不论是锦绣前程高官厚禄,还是“开轩面场圃 ”的农民挖地,都先让我们父母子女一场,先平平和和“把酒话桑麻”吧!

“心平气和”不易,且行且修正!

四难,难在“没有试错”之机会。

都是第一次成为人父人母,可是第一次,就得真枪实弹上纲上线。无论行与不行,通与不通,熟与不熟,只要赶上这趟“二万五千里长征”,就得跋山涉水,义无反顾,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死而后生。

“我一想到成为父母——这份世界上最为危险之职业,竟然不用考试和选拔,就毛骨悚然!”教育家之感叹,直戳人心。可是又有什么法子?难道能说,先生一个,试一试,积攒了经验再养?这不是天方夜谭。生了,就是要养的,砸锅卖铁,卖血,就是自己要饿死了,也是要先让娃吃饱,先养活娃的;不生不养,又哪里来的“实地实战”演练?

所以,为人父人母,注定是一场没有“试错”的单程长途跋涉,只能一路颠簸一路踩刹,一路泥泞一路抬脚,一路风霜雨雪一路披蓑衣戴斗笠,一路疮疤糜烂一路手术敷药——直到那个终点,下一个轮回,娃成为我们,我们成为了娃,不用说,娃该懂的,他们都懂了……

养娃,既然皆是千难万难,是苦,是泪,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不归路,何以,天下父母,还是前赴后继,“飞蛾扑火”“蜡炬成灰”“至死方休”……到底是,“养儿才知父母恩”,才知“责无旁贷”,养一个娃,我们才算真真正正成为一个人,是娃,锤炼了我们,帮助我们,成为了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