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好属于自己人生路上的那部“西游记”

这是我原创文章第67天。一个终生知识使用者、践行者。


《西游记》这部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电视剧被放了几十年了,年年都有播放,有翻拍。

这部骑着白龙马的啥也不会干的目标感很强的唐僧、会72变的孙悟空、爱吃爱睡爱偷懒的猪八戒、没有怨言的沙僧。今天让这四个主角走入人生。

心理学派分为意识、潜意识、超意识

斯达维奇分为进程一为自主心智,进程二则加工分成两类: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

这是百度百科上对大脑明确的分类的示意图。分为爬行脑、情绪脑、大脑皮层(有书上说人类跟动物的最根本分类因为我们有大脑皮层,我们成为了高级动物)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的大脑具体是怎么运作的,意识、潜意识到底在哪里?身心灵说在左脑、右脑。目前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同时启动左、右脑的。可是我们也能一边刷牙一边听音乐或者音频节目啊。

就像说的自主心智碰到危险的事情的时候,人类不会进行判断,直接感受直接跑掉了,直觉危险。今天不讨论哪个学派对于错,因为目前还没有争论清楚。

有人会好奇让西游记里四个主角走进心理学,不管哪个学派说的都是三个啊?

今天把西游记这四个主角拉进来就是想说这四个角色不是单独代表存在,他们是相互作用的,当年施耐庵写这部游记的时候,到底是想的还是根据传说写的。无法查阅到。

在《西游记》中,那个实实在在的沙僧就像潜意识的一部分,长期使用的东西都存在在他那里的,不说话、没有自己的主见,大师兄、二师兄说了都听,分不清好和坏。

那个能干的猴子,就像潜意识和意识另一部分,灵感蹦发,遇到困难和妖怪。都是这只猴子去打妖怪、去请教天上的神仙,把妖怪打回原形。只是这只猴子不好控制,有时候不听话。

那个懒的过分的猪八戒就像意识一部分,只想享受当下的快乐,能懒则懒,不想干活,老和猴子发生争吵,发生冲突。只有当生命受到危险的时候,或者和猴子喜欢上同一兴趣的东西的时候,他就跟他的大师兄达成了统一,一致对外。

唐僧代表妖怪中的长生不老肉,也是能唯一管住那个猴子和猪八戒的人——师傅。猴子特别不听话的时候,就念紧箍咒,让其非常痛苦。唐僧就像觉知一样。唐僧目标很强。

在师徒四人取经的路上,可以说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遇到各种妖怪,有被猴子打败的,有被猴子请回来的其他神仙收服的。

在人生这条路上,要碰到各种坑和困难的,有人把人生比做游戏,说人生就是一场游戏,中国把死亡的终点比做去往西方世界。结合起来真像一部“西游记”。

那个爱吃爱睡爱偷懒的猪八戒,就像我们平时啥也不想干活的自己,碰到瘦身的自己,只想吃,跟要猴子发生冲突一样。当应该早起的时候,又发生抗衡,只想睡觉不想起床。偷懒人之长性,不想动。

有时候后得靠唐僧来说猪八戒和任性的猴子,不过有时候唐僧也参与不进来,碰上重大事件,他被妖怪抓了,猪八戒和猴子达成统一一致对外。

沙僧就像潜意识一部分,好的坏的都接受了,有时候命运的安排,很小的事件植入潜意识,不知道什么原因。自己一直觉得痛苦,重复在演绎。

用一个朋友风巢前几天一篇文章的一句话,(当时他写的是关于投资的事情,悄悄说一句,17年这个家伙悄悄赚了一套深圳的房子,他的简书就叫风巢)让时间和概率站到自己这边。

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不管遇到自己内心那个爱吃爱睡爱偷懒的猪八戒,还是这个灵感迸发的猴子。好坏接收的沙僧。一心向西天取经的唐僧,目标准确。在自己这部属于自己的“西游记”中,遇到磨难要统一这几个角色,面对困难。把很多东西都会打回原形。

让时间和概率站到自己这边。有时候自律有时候偷懒的自己相互前行。偷懒不是贬义词,是为了更好的修整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