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之创造

    昨天晚上完美书画班举办了对外开放的文化课“意.象——中国美学与摄影的共鸣”。我仅仅是看了曾老师发的广告就决定排除万难前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听过好几次柏川老师的文化课,每次都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来中国的文化不在语文里,在美学里。所以我们都在惊呼,我们的美术老师都没有给我们上过语文。

    是的,美学背后必有思想,而思想的沉淀便是文化。所以美学是思想、文化的呈现。每一幅作品都先有思想而后有创作。要谈中国美学,离不开中国思想。而中国思想和文化主要是受儒、释、道影响。儒、释、道诠释的是生命的意义。而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自然的融合。所以在很中国的作品里面,你看到更多的是意境。

   意境——思想(意念)构想出来的令人感受、领悟、令人回味无穷又难以言表的意蕴和境界。我们观赏一幅作品,是去感受创作者的思想、用意、情绪。

    柏川老师用几首古诗给我们描述了在中国人的心里万物皆有灵性的思想。万物都可以用于抒发我们的情感。

   柏川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中国美学与摄影结合的作品。我几乎分不出实物与虚幻,摄影本来就是写实的,但它却呈现出水墨画的美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物——是实体,中国文化就是赋予物以情感。我们说一个文学作品不好会用“言之无物”,没有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思想真正决定了我们作品中物的状态,那个生命状态是勃勃生机还是死的凄美,无所谓好坏优劣,只是一种思想的传递。

    色——中国的色和西方的色完全不同,纵观中国画,你就会发现它的特点:无明度、无光感。而中国只有五色——青、黄、赤、白、黑,色与物又结合,对应五行、五位。

用最近特别流行的工笔摄影和朋友们解读和感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其实不论是摄影还是生活,我们都是创造者。生活是我们最重要的作品。你要它呈现出的是生机勃勃还是死气沉沉?你要它诗情画意还是一片狼藉?如果我们希望它变得诗意起来,便要用笔墨轻描淡写,温柔地对待它。美学无处不在,美学也需要学习。

    曾老师的服装造型课说的不是术,说的是服饰文化和生活美学。没有文化支持的术,是没有生命力的。你是你生活的创造者,你更是你美好(或者不幸)生活的创造者。

    感恩曾老师提供的学习机会,感恩柏川老师意存高远的解读。


后记

美学教育是大多数人缺乏的,尤其是我们这几代人,但是对生活影响深远。生活中离不开美,品味是融入到骨子里的,没有品味,你会照不出一张好照片,甚至买不到一个好看的吃饭的碗…完美平台上的这些美学教育,其实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提升每一个参与者的品味。

无法提升审美高度的话,总是困在自己自以为是的审美标准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另一种封面 皮埃尔·布迪厄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布迪厄,1930年8月1日—2002年1月23日),法国...
    超net阅读 11,449评论 0 13
  • 1、英语跟读,公主日记49分钟,第二个片段还好,生词和短语也有几个,有些表达方式从未见过。走遍美国28分钟,今天读...
    长海1994阅读 1,898评论 0 1
  • 简书 写作 阅读
    潘多拉er阅读 643评论 0 0
  • 昨天带着孩子、老妈,和老家来的姐姐及她的儿子一同前往市里最好的CBD商务区,看完了美术馆的画展后,又去了美术馆旁边...
    蛋挞少女啊阅读 3,811评论 2 1
  • 美人。玉米闪亮你的胴体 骚动乡村五脏六腑 美人。浅露小小的米牙 乡村立刻痉挛 美人。唇边的那颗黑痣 比村庄的夜晚更...
    雪山孟龙阅读 1,3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