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还在为996“福报”加班到头秃吗?你的午休时间还被霸占、工位连个小盆栽都不让放吗?当大疆科技强制员工晚9点必须下班的消息刷爆全网,“12万+”的热议背后,是无数被“内卷”折磨的打工人发出的灵魂疑问:
“真的可以不内卷了吗!”
2025年2月底,无人机龙头大疆科技悄然实施了“不准加班”行动,强制员工晚上9点必须下班。3月初,这一消息瞬间在各大社交平台引爆舆论。
“真的假的?大疆这么良心?”
“呜呜呜,想立刻跳槽大疆!”
“建议全国推广!老板都看看!”
网友们的狂热反应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下职场人对健康工作环境的渴望。一位大疆员工的朋友圈截图显示:“现在真的9点强制下班,保安会定时巡逻催人走,之前习惯熬夜工作的同事都不适应了。”
而就在大疆“禁加班”引发热议的同时,安徽合肥小鹿妈妈公司因“无固定午休时间”“禁止工位放置私人物品”“强制工位就餐”等堪称变态的管理措施被举报调查;安徽淮南一工伤职工因维权竟被强制送进精神病院22天……
两种极端的职场生态,恰似2025年中国职场的照妖镜,照出了底层打工人的真实处境。

从“996是福报”到“禁加班令”,职场文化正经历一场革命
还记得2019年那场“996.ICU”运动吗?当时,程序员们集体抗议互联网大厂的过度加班文化,一位互联网大佬却公开宣称“996是福报”,引发轩然大波。
六年过去了,当初的互联网“狼性文化”似乎正在悄然变革。
从字节跳动2021年取消大小周,到大疆实施“禁加班令”,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逐步摆脱“加班才是正义”的扭曲价值观。
一位从事互联网行业8年的产品经理称:“曾经加班到凌晨就是常态,甚至以此为荣。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一种变态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我们居然还为了这种透支身体的工作方式而自豪。”
更令人深思的是,这些年猝死在加班路上的年轻人:
· 2021年,拼多多23岁女员工凌晨加班后猝死
· 2022年,一位36岁程序员连续熬夜后猝死在工位
· 2023年,某互联网公司设计师加班三周后心脏骤停
· 2024年,快递员连续工作18小时后车祸身亡
当工作不再是谋生手段而变成了夺命陷阱,我们是时候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职场价值?

为什么有的公司热衷于“压榨员工”?
小鹿妈妈公司的苛刻规定令人发指,员工午休不能戴耳机,非领取外卖不得外出,没有固定午休时间……这些规定几乎把员工当作了没有人格的机器。
为什么有些公司如此热衷于“压榨员工”?
1. 短视的管理思维
许多管理者仍停留在“时间=产出”的简单等式上,认为员工在公司待的时间越长,创造的价值就越多。这种思维忽视了创造力、专注度与工作效率的关键作用。
2. 扭曲的考核文化
“狼性文化”强调无条件执行,KPI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为了达成不切实际的目标,加班成为常态,甚至被美化为“奋斗精神”的表现。
3. 傲慢的权力心态
某些管理者把控制员工视为权力的象征,通过苛刻规定彰显自己的“管理能力”,却忽视了这种做法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危害。
反观大疆这类先进企业,他们更注重结果而非过程,关注员工体验而非简单控制,这种人性化管理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职场反内卷攻略:如何在不加班的情况下脱颖而出?
面对职场文化的变革,打工人该如何顺势而为?是继续被“内卷”绑架,还是主动寻找突围之路?
【攻略一】成为“效率型选手”,6小时完成别人8小时的工作
内卷的本质是低效竞争。想要脱颖而出,不是拼时间,而是拼效率。来看看谷歌前员工小陈的“效率倍增法”:
1. 番茄工作法2.0版:25分钟专注工作+5分钟休息,但关键在于这25分钟必须完全隔绝干扰,手机静音、社交软件关闭、同事交流暂停。
2. 精力管理四象限:将一天分为高能时段(上午9-11点,下午3-5点)和低能时段,高能时段只做创造性和难度大的工作,低能时段处理日常事务。
3. 批处理同类任务:将同类工作集中处理,减少任务切换的精力损耗。如集中回复邮件、集中开会、集中创意思考。
4. 善用自动化工具:花时间学习自动化工具和快捷指令,一次投入换来长期效率提升。
小陈说:“我在谷歌养成的工作习惯让我即使回国后,也能做到每天准时6点下班,而工作成果通常超过团队平均水平。效率不是天生的,而是训练出来的。”
【攻略二】掌握高情商“拒绝术”,优雅地说不
被迫加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会拒绝。学会在职场中适当说“不”,是保护自己的必备技能。这里分享三个实用的拒绝技巧:
1. “三明治”拒绝法:先表示理解→明确表态不行→提供替代方案
例:我理解这个项目很紧急(理解),但我今晚确实有重要的家庭安排无法加班(拒绝),我可以明早提前一小时来处理或者现在帮您梳理优先级先完成最关键的部分(替代方案)。
2. “时间置换”法:不直接拒绝任务,而是让对方在多个任务中选择优先级
例:我手上正在处理A项目的紧急问题,如果现在要做您交代的这项新任务,A项目可能要推迟,您看是继续A项目还是先做新任务更重要?
3. “边界清晰”法:提前设定并坚守自己的时间边界
例:提前告知团队“每周二晚上我有固定家庭活动,需按时离开”,长期坚持后,大家自然会尊重这一边界。
一位成功运用这些技巧的财务主管分享:“刚开始坚持边界时会有些不适,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不但没有影响我的职业发展,反而因为高效的工作方式赢得了更多尊重。”
【攻略三】“双赢思维”:让老板看到不加班的好处
很多打工人和老板之间存在认知鸿沟:老板认为加班是敬业表现,员工希望高效工作准时下班。
如何弥合这一鸿沟?关键是让老板看到“不加班”的价值。前阿里员工小李分享了他的经验:
1. 量化工作成果:用数据说话,比如“这周我优化了工作流程,处理订单速度提升了30%”,让老板看到你的价值不在于加班多久,而在于创造了多少实际价值。
2. 提案式工作法:主动提出改进建议,如“我发现我们团队有40%的时间花在了重复性工作上,我设计了一个自动化方案可以释放这部分时间”。
3. 定期进度透明化:每周主动汇报工作进展,让老板了解你的工作状态,减少不必要的管控和干预。
4. 展示精力充沛的状态:准时下班,保持良好的精力和创造力,用事实证明“早下班”不等于“不努力”。
小李说:“我在阿里的团队里,虽然经常准点下班,但因为工作产出明显,反而多次获得团队表彰。关键不是工作时长,而是能否创造真正的价值。”

反内卷不是不努力,而是更聪明地工作
大疆的“禁加班令”和小鹿妈妈公司的苛刻规定,构成了当下中国职场的两极。在这场关乎每个打工人尊严与健康的变革中,我们既要期待制度的改变,也要提升自己的能力。
反内卷不是简单地拒绝努力,而是拒绝无效努力,追求更高效、更有意义的工作方式。真正的职场高手,不是加班最多的人,而是用最少的时间创造最大价值的人。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像大疆一样重视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当越来越多的职场人掌握高效工作的技能,我们的职场文化必将迎来根本性变革。
这场改变已经开始,而你,准备好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