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简书,输入写作,会出现157105个相关结果,虽然里面可能不都是谈写作的,但最起码是和写作有关的。证明还是有很多人关注这个,很多人想要做点什么的。
其实只要有一颗想学的心,都会打开与之相关的题目,这就是简书里面,只要是干货类的,励志类的,点击率都是杠杠滴。
不管是介绍方法,还是介绍相关技巧,还是相关书籍推荐,点阅的人都很多,但是点阅之后呢?
看了这么多干货,你做了什么?
据我观察自己,大概以下四种,也是我小白经历的四个阶段。
第一种,打开浏览一遍,点个赞,好一点写个评论,谢谢推荐,受教(我以前就是这样的。
第二种,认真读,然后对照自己,看有哪些以前不知道的,可以借鉴学习一下。然后点个赞,写个评论,顺便写点感想。
第三种,就是推荐的书-买,推荐的文章-看。自己也会反思,但是结果就是推荐的书无限期推后看,推荐的文章一看而过。(我的现在阶段)
第四种,估计那就是真正的学习到了,而且用到了,最后触类旁通,真得让干货变成自己的。(这个境界我还没达到,想像的)
看了这么多干货后,你做了什么?
我扪心自问,因为曾经我也是干货的忠实粉丝。既然那么喜欢干货,也看了那么多干货又有什么收获呢?
我经历了上面说的前三种历程,从最初的不了了之,到慢慢的细细研读,到现在会去行动,猫老师那句话“不去做,有卵用”深深刻在我的心中,我的行动就是去买大神推荐的书,但后来却发现只买了书,还不行,要及时看,及时输出。
而且一本书看的时间跨度不能超过一个星期,否则你就需要重新看,输出也是看了就悟就写,这样才会有所感有所获。
看了干货除了立马做,还是立马做,但做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二点,否则就是劳而无功。
第一,就是学会记笔记,简而言之就是摘抄,因为你不知道那一天就会触发,根据现实场景就会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句话,但当你想写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记不清这句话,也记不清在哪里看过,记不清是谁的,只有个大概印象,好像有这么一句贴近现实的话,这样你的文章如果高大上。我想这就是大神们一直说的输入吧。多读多看多积累。
第二,就是多输出,只有写出来,你才会更深刻的记忆,就是输出。
以前我总是感觉自己看的书看过后没什么印象,经过学习发现,是因为看过之后没有任何加深的进一步做法,故总是感觉自己貌似看了很多书,却总觉得没什么收获,可能问题就在这里,没有输出。
这里的输出,不是单纯靠文章中的经典句堆砌,而是看完后,合起书,在心中回想自己记忆的重点,感触最深的地方,然后再加以描述。
这样的读后感才会深刻才会引起共鸣,才会让自己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