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故事还是讲道理

记得小时候,看书看文章,总想知道它想讲什么,到底作者想说什么呢。也许是受了学校教育的影响,总要找那个所谓的中心思想,也可能是性格原因,总急于知道它的结果。

后来慢慢长大了,也没了非要做作业做功课的要求了,看书也变得漫无目的,但选书却好像还是有点非经典不读的样子。这时可能心底里还是想从书中找点人生的大道理来看看,每每看到一两句至理名言,还是要正儿八经装模作样的抄下来放到笔记本里。貌似这样,我就能把它们当成人生的座右铭好好执行和坚持下去。不过笔记本现在是找不到了,在每次搬家或者腾挪储物空间时,基本都被我销毁了,对,不是丢,是销毁。我想,我之所以销毁,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字太丑,不想它遗留人间万一哪天就留芳百世,其二,估计是不想面对那些自己很难做到或者从来就没去做的名言警句,也不想给下任租客拿到看到不堪的豪言壮语。后来,我应该就没怎么写笔记,更准确的说,是没在抄句子了,其实,对我来说,写笔记就是抄句子,就像很多人看书,其实也就是在书上划线。我其实特讨厌那些看书,然后背下来的行为,更讨厌人背书给别人听,这种人,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看过这本书一样。但我这种抄书摘的行为,却不算此类行为,因为我不背,最多是想哪天能重新看,不用把整本书重新看一遍而已,只要看我当时抄的核心句子。可惜,其实重新看这些句子的时候就是我要销毁它们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多了,我也就不再做笔记抄句子了。搞得我好像在抹除我看过某本书的痕迹,这可不是一件什么值得让人高兴的事。

说了这么多,感觉跑题了。无所谓了,想到哪就说到哪,文不对题又怎么样,反正自己瞎唠叨而已。现在年纪越来越大,应该是越来越老了,孩子也不算小了。我们抓住的中心思想,名言警句,人生大道理,又改变了自己多少呢?还是老生常谈,明知道很多人生大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有时陪孩子读书,孩子问我为什么,我都不想讲道理,我知道他们记不住,记住了也不懂。我一路走来,那些真正自己践行的事情,都不是什么大道理,真让我说,我也说不清个所以然,更总结不出什么简单一句话来说清楚。人生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每每遇到的难题情况每次不同,我们我们总在充满矛盾中面对一个个难题。有没有一句话,一个招式对付所有事情呢?我现在觉得,应该是没有的。所以,没有什么中心思想,原则,大道理。自然,读书也没什么精华的章节,每个章节都不可或缺。讲一堆道理,不如一个故事,一个充满非常多细节的故事,甚至自己经历过的事情,那些片段。我们就是从故事中成长,直至变老。那些冗长,啰嗦的故事,只要你真正用心去听,它就陪伴着你的一生,哪天你可能就会碰到似曾相识的画面,人物。我现在是不会拒绝,我很喜欢听那些故事,有些,作者也就是讲自己的经历,或者可能他杜撰的,但他都不会告诉你他想说什么。自己体会,每个人都会从同样的故事里听出不同的版本,因为那个就是自己的故事。

如果说,讲道理还是讲故事?非让我选,那就是讲故事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以前总觉得给别人讲道理很重要而且非常必要,因为我深信不疑的一点是:我不跟你讲道理就是我的不对,你不讲道理就是你的错...
    Andy0222阅读 2,087评论 0 0
  • 以前总觉得给别人讲道理很重要而且非常必要,因为我深信不疑的一点是:我不跟你讲道理就是我的不对,你不讲道理就是你的错...
    Andy0222阅读 3,304评论 0 0
  • 当初,喜欢心理咨询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工作可以边听着别人的故事,还边挣着别人的钱,可真是一个好工作啊。而听故事相对...
    丁金波波种快乐阅读 3,555评论 3 4
  • 但为什么我们还是喜欢听故事呢?《疯狂动物城》里面兔子和狐狸就是最好的例子 兔子为了改变自己,而不是成为一个看守农场...
    henic阅读 4,707评论 0 1
  • 我记得有一次老师上课,提问说你们家里有没有人养生,有同学回答说,不养生,老师问不养生在家干嘛呀,刷抖音啊,逛淘宝啊...
    成晓阅读 4,312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