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M1Cu SAAs电催化CO2还原制甲烷或乙烯


在电化学催化CO2还原来合成碳氢化合物中,铜(Cu)基催化剂被广泛的研究与应用。Cu与以铂族金属(PGMs)为代表的亲氢(H)元素合金的催化剂设计自由度有限,因为后者容易驱动析氢反应(HER)而忽略CO2还原。

基于此,美国克莱姆森大学Ming Yang和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Fanglin Che等人报道了一种将原子分散的PGMs物种锚定在多晶和形状控制的Cu催化剂上,以促进目标CO2还原反应,同时抑制HER。在文中,作者以Pd1Cu(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和Pt1Cu单原子合金(SAAs)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和表征,以通过CO2RR促进甲烷(CH4)和乙烯(C2H4)的生成。


作者选择了Pd1Cu(100)和Pd1Cu(111)表面进行DFT计算,因为Pd1Cu(111)和Pd1Cu(100)的计算超晶胞与实验样品的平均Pd-Cu距离相当吻合。


对于CO*在Pd1Cu(100)表面,作者研究了不同的吸附位点,包括Cu位点、Pd位点和Pd-Cu界面位点。结果表明,CO*在Pd-top位点的吸附能为-1.02 eV,比Cu(100)的-0.59 eV强,但比Pd(100)的-1.59 eV弱。


吸附能值表明,对比裸露Cu(100),单原子Pd的存在可以显著提高CO*的吸附能力。需注意,Pd1Cu(100)在Cu位点上最有利的CO*吸附能与Cu(100)几乎相同,表明单原子Pd不会影响CO*对附近Cu原子的吸附性能。在Pd1Cu(111)的所有位点中,Pd-top位点上CO*的CO*吸附能最强,为- 0.73 eV,大于Cu(111)的-0.54 eV,但弱于Pd(111)的-1.71 eV。


当CO*吸附在Pd1Cu(111)的Cu位点上时,其吸附能比纯Cu(111)表面低约0.2 eV。因此,对于Pd1Cu SAA,Cu位点对CO*具有纯Cu的吸附行为,而Pd1位点对CO*具有稳定的吸附行为。

Dual-site catalysts featuring platinum-group-metal atoms on copper shapes boost hydrocarbon formations in 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Nat. Commun., 202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