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为王的时代,请别忘了它(附必考证书清单)

文/啸谷

01

前些天面试了一个应聘生产管理岗位的哥们,气质形象俱佳,港资企业背景,10年工作经验,7年生产管理经验,在上万人的企业从操作工一路拼杀到生产厂长,非常不易。如今从广东回到北方老家,本想能很容易找个满意的工作,却处处碰壁。聊到最后,他显得颇为苦恼。

木桶定律: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

这位大哥管个百十号人的生产车间是完全具备能力的,但为什么找工作几个月却屡屡碰壁,一定是自身在某方面存在短板,没错,就是学历。他的个人简历中并没有提及学校和学历,在聊的过程中发现,他只是高中毕业。

港资企业的培训体系做的很好,他从一开始进入工厂便参加各种培训,自己也爱学习,便掌握了很多技能,像“人、机、料、法、环”、“6S管理”、“精益生产”等等不仅理论熟知,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如果从毕业两三年起他就去自考个大专应该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只可惜他没有这种意识,如今碰壁了才追悔莫及。

虽说这是个看中能力的时代,但在每年七百多万大学毕业生的形势下,连本科生都贬值的厉害,更何况一名高中生。很多企业在招聘中也就不自觉地提高了准入门槛,要求管理岗位至少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有些竞争强的岗位直接要求硕士,因为即使有硕士这个门槛,也仍能收到大把大把的简历。

以高中甚至初中学历进入职场从基层做起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工作了十年八年后仍是这个学历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因为这会大大阻碍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除非自己当老板。

02

大学期间一定不要听信“考证无用”这样的话,这都是从那些拿不到证的人嘴里散播出来的负面言论。大学是最好的考证时期,因为有最佳的学习环境和大把的时间,而现在考一个证的费用也并不高。

以下是根据我做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总结的几类非常有用的证书,可供参考:

1、大学英语四、六级,现在只看分数了,必须达到425分以上;

2、英语专业八级,英语专业的必考;

3、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4、普通话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证;

5、计算机等级证书;

6、司法考试;

7、导游资格证书;

8、驾驶证C1或C2。

如果学的是以上相关专业或有从业意向的,一定要把证书当成自己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一样去拿,拿不到就视为未毕业,要有这样的决心。

03

参加工作以后自身能力会得到较快提升,但自己的时间也会被工作占据很多,这时候也不能松懈,还要继续考证。以下是国务院近年取消了很多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后被媒体评出来的含金量最高的证书:

1、司法考试(毕业前没拿到的继续考):每年9月份考试;

2、注册会计师:每年8月、10月分两个阶段考试;

3、特许金融分析师(CFA):6月、12月考试;

4、精算师:春、秋季两次考试;

5、一级建造师(有专业和工作年限要求):9月考试;

6、执业医师(有专业和工作年限要求):分7月、9月两个阶段考试;

7、教师资格证(毕业前没拿到的继续考):每年上下半年各一次;

8、翻译专业资格:每年5月、11月两次;

9、人力资源管理师:每年5月、11月两次;

10、心理咨询师:每年5月、11月两次;

11、各级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等职称类考试(体制内就业的会更有用):各省考试时间不一致;

12、学士学位证书(大专学历的建议考本科,还要拿到学位证;已经有学位证的可以继续往上考也可不考):参加成人高考、专升本或者自考,各省考试时间不一致。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信息爆炸的今天,不读书、不学习就可以一夜暴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当你的能力越来越强时,除了用实际行动去证明之外,“啪”——甩出一纸证书是最简单、直接的展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