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舆惊梦,假如给南宋一张世界地图,看到蒙古那庞大的疆域,是何感想?

咸淳七年春日,泉州港熙攘繁华,海面上各国商船如星般往来穿梭。一位波斯神秘商人现身于此,怀揣一幅看似平常却暗藏玄机的牛皮地图,不远万里,径直朝南宋都城临安而去,欲将此图进献理宗皇帝。

数日后,波斯商人如愿立于文德殿上。满朝文武听闻有“天下总图”来献,纷纷围聚。当牛皮地图缓缓展开,殿内先是一片死寂,旋即喧闹炸开。只见地图上,蒙古汗国疆域似张牙舞爪的洪荒巨兽,东起白雪皑皑、山峦起伏的高丽,西至广袤草原与冰原交织的斡罗思,南边几乎要将大理吞噬,似要把南宋周边土地尽纳囊中。

“此乃番邦妖术!”枢密院陈大人怒目圆睁,手中朱砂笔狠狠摔落,清脆声响回荡殿中,“我大宋坐拥东南膏腴,锦绣繁华,岂容夷狄如此猖獗?”此刻,他身后那幅工笔重彩的《千里江山图》,散发着温润柔和光泽,青绿山水连绵、亭台楼阁错落,呈现歌舞升平之景,与眼前威胁十足的地图形成鲜明残酷对比。

理宗皇帝眉头紧锁,死死盯着地图上的蒙古高原,思绪飘回十年前。彼时,蒙古使臣郝经被贾似道扣留在真州,满朝沉浸盲目乐观,皆称“北虏不足为惧”。可如今,这地图如寒光利刃,无情戳破南宋君臣自欺的皮囊。“传朕旨意,”理宗声音微颤,似被现实抽走底气,“将此图付之一炬,莫让其动摇我大宋军心。”

然而,临安城风云未息。在茶香与书卷气弥漫的茶馆,太学生不顾禁令,私下传抄此图。年轻举子林景熙满怀悲愤,于《东瓯诗存》挥笔写下:“腥膻满地胡天阔,忍见江南锦绣空。”诗句饱含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对蒙古扩张的愤慨。可惜墨迹未干,巡检司衙役如狼似虎闯入,将他家抄得底朝天。衙役在床下搜出半幅所谓《蒙古山水地图》,便咬定是元人间谍所绘,实则是林景熙参照《职贡图》临摹并想象之作。

另一边,贾似道在奢华的葛岭别业设宴,邀西泠画院一众丹青圣手。酒过三巡,贾似道摇晃着精美的翡翠酒盅,醉眼朦胧却又威严十足,慢悠悠道:“把地图上蒙古疆域改小,对外宣称鞑子版图不过长江以北。”画家们面面相觑,无奈纠结,但在权势威压下,最终拿起画笔。他们用细腻青绿颜料,将广袤的蒙古高原硬生生染成江南般丘陵地貌,连成吉思汗的斡耳朵大营,也被涂成杭州西湖上悠然画舫模样,仿佛如此便能抹去蒙古威胁,拂去众人心中忧虑。

这年秋天,命运车轮无情滚动。蒙古大军如汹涌潮水,势不可挡攻破襄樊。败报如重锤,狠狠砸在南宋君臣心头。此时,理宗正满心欢喜欣赏新绘的《天下归一图》。图中,临安城似悬浮东海的仙境,云雾缭绕、美轮美奂;蒙古汗国则化作几缕缥缈烟云,仿佛从未构成威胁。理宗见状龙颜大悦,当即赐画院众人每人一袭锦袍,嘉奖他们“粉饰太平”之功。

时光匆匆,德祐二年,元军铁骑如黑色风暴,兵临临安城下。谢太后抱着年幼皇帝,在福宁殿悲恸痛哭。慌乱中,谢太后想起多年前被焚地图,如抓救命稻草,急忙命人掘开太庙地砖。夹层中,竟真找到半片焦黑牛皮。虽历经岁月侵蚀,上面蒙古疆域依旧铺天盖地、气势磅礴,如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刺痛南宋人的心。

城破那日,阴霾笼罩临安。林景熙拖着沉重步伐来到飞来峰,凝视冰冷岩壁,五味杂陈,提笔刻下《读史》诗:“王气销沉戟血腥,龙文空照水云腥。”墨迹缓缓渗入岩壁,他仿佛听见元兵马蹄如雷霆踏碎西湖画舫。那些被青绿颜料掩盖的真相,如汹涌潮水,漫过临安大街小巷,将南宋最后尊严与幻想彻底淹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