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尊重孩子?

中原焦点团队黄静2020-5-18焦点中16坚持分享第307天


尊重环节是导致亲子、夫妻、婆媳等各种关系出现问题的关键节点,还尊重于对方,可能很多问题就不会出现了。那么针对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亲子问题,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家长怎么做才能尊重到孩子呢?

1.尊重意味着接纳。特别是无条件的接纳,孩子聪明伶俐、成绩优异,我们容易做到接纳,当孩子状况百出的时候,我们也要做到接纳,因为这样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爱。当然我们是人不是神,当我们很难做到接纳的时候,大脑里要想: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难处和道理。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更好的做到接纳呢?

最重要的是要具备焦点的思维模式,焦点是正向的发展的思维模式,传统的是挑错的缺陷的思维模式,比如孩子写了一下午作业,刚刚玩一会儿手机,被家长看到了,就会说天天玩手机,就不能写一会儿作业?孩子辛苦写作业没看到,就看到玩手机。比如孩子考了90分,家长会说怎么就考了90分,那10分为什么丢了?家长随时随地看到的都是孩子不好的地方,关注什么得到什么,关注什么什么就会越多。家长眼睛看到的是珍珠,孩子就会成为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家长眼睛看到的都是沙子,孩子就会成为一粒毫不起眼的沙子。

家长一旦陷入挑错思维模式,即使你说的再对,对孩子再好,孩子也会心理不舒服,陷入对抗的情绪,不听家长的,觉得家长在找茬,不愿意和家长沟通。沟通的大门一旦关上,就不要谈合作和改变了。那么我们怎么培养自己的焦点思维呢?

(1)多看孩子的正向面,看孩子的难得。就是家长要多看孩子的优点和长处,看到孩子做到的,看事情背后的积极意义,看孩子的难得,不要认为孩子你应该学习好,你应该身体好,没有那么多的应该,只有难得。因为看到了更多的阳光和希望,家长的焦虑情绪会逐渐缓解,对孩子也能更能接纳。你的家长说了,孩子考试不及格有啥积极意义?考试不及格,那是不是可以通过分析试卷,看看孩子哪些知识点掌握了,哪些没有掌握,没有掌握的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强化学习,这就是积极的意义呀。当家长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和孩子探讨的时候,这次考试就变成了孩子改变问题的契机。

(2)重新建构,换个角度看问题。一大早被闹钟吵醒说明了什么?不聋,还活着,事情不会耽误。不得不从被窝爬起来去上班有什么正向面?说明有班上,身体好,有窝。听别人的话刺耳,说明分清好坏话,有人愿意给我们说实话。衣服越来越紧,说明可以名正言顺买新衣服。老婆想出国看看,说明有老婆,老婆有眼界、有追求,经济情况还不错。吃了上顿没下顿,肯定不会这样想。老公天天窝在家里不出门,说明有老公,多亏不是窝在别人家里。很想休息但是没有被批准,说明你很重要,工作离不开你,具有不可替代性,成为可有可无的人才最可怕。

2.尊重意味着礼貌。助人之前先敲敲门,问孩子你需要我的帮助吗?但是大多数的家长从来不敲门,推门而入,时不时去干涉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一旦干涉,学习就不是他的事了,而变成了家长的事,孩子的学习就不主动了。他越在学习里面没有主动性,就越消极怠工。你越让孩子怎么样,他越不怎么样。想想我们的学习,如果有人天天催着,天天逼着,你去干这吧,你去干那吧,我们还愿意学习吗?

所以在孩子需要帮忙的时候再去帮。问孩子需要跟爸爸妈妈聊一聊吗?如果你不太方便,也没有关系。征得孩子的同意再聊,聊的时候遵从正向的思维,聊孩子做到的,聊孩子学的好的,聊他怎么做到的,让孩子从和家长的谈话中汲取能量和动力。

 3.尊重意味着信任。家长要相信他想改变,相信他能改变。每一个孩子都想更好,没有一个孩子想当倒数第一。相信孩子的能力。有的家长说相信他他就是可慢呀,相信他他就是安排不好时间呀。你不相信他,一遍遍的催促有效吗?没有用。有效继续,无效改变。所以还是选择相信吧,有的时候相信的心惊胆战,但是相信着相信着,孩子的能力就出来了。相信相信的力量。当然相信不是大撒把,需要和孩子制定一系列的规则,温和而坚定的遵守。

4.尊重意味着平等。保持一种平等的心态,不以上位的姿态去评价、指责、指导、建议,保持微笑,保持中立,保持好奇,相信他想改变,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想更好,我们要去问孩子,你的想法是什么呀?是什么让你这么想的呀?一旦家长试图去否定他,让他感觉到不安全,他可能就不想跟家长交流了。

关于如何尊重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方法,不管什么方法,只要我们发自内心的去关注孩子本人,而不仅仅是关注他的成绩、他的排名、他的问题,我们就迈出了尊重孩子的第一步——尊重生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