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坂坡是绵延数里高约百米的缓缓土坡,地处湖北当阳县城东北,是远安至当阳公路与汉口至宜昌公路的交汇处。
公元208年,曹操举兵南下夺荆州。荆州牧刘琮投降,刘备仓惶南逃江陵。为迅速歼灭刘备势力,曹操选精锐骑兵五千猛追,“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刘备见曹军追上,迫不得已,在长坂坡率数十骑折向东,“斜趋汉津”亡命。他撤退时,“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拒水断桥,瞋目横矛日:‘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见《三国志·蜀志·张飞传》)。
张飞立马横矛拒曹兵的史实,《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作了精彩的渲染。该书言张飞吼声如晴空霹雳,曹兵听了吓得肝胆欲裂,丧魂落魄,一个个弃枪落盔而逃。后人又夸张地说,张飞的那一声大吼,不仅吓退了曹兵,而且当阳桥也被震断,河水为之倒流。“当阳桥头一声吼,吼断桥梁水倒流”。被张飞吼断的当阳桥,旧址就在今当阳北门外的沮河北岸。原为一小桥,因与长坂坡相毗连,又称长坂桥。为兴修水利,人们在那里修了水库。过去的当阳桥,已为钢筋混凝土的公路桥所代替。桥上车水马龙,桥下碧水汩汩,颇为壮观。虽然如此,后人没有忘记张飞的英姿雄胆,在离桥不远的公路中间树立一通石碑,大书“张翼德横矛处”六字,以示对这位虎将的缅怀。碑为清雍正九年(1731年)立。
《三国演义》里赵云的长坂坡一战是这样的: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追击刘备至当阳长坂桥,刘备为救生和掩护百姓,不得已抛弃妻子。而赵云万难中救出了阿斗与甘夫人。而为了救出阿斗,长坂坡中赵云进出先后救出陷入敌阵的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杀夏侯恩夺得名剑青釭,斩杀曹洪部将晏明,夏侯敦部将钟缙、钟绅,唬退张郃,力战焦触、张南、马延、张(岂页)四将,在曹操军阵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共斩曹营名将50余员,当时曹操亦赞曰:“真虎将也!”。曹营名将50余员:高览、杨明、朱慈、高平、高槐、晏明、晏腾、韩琼、牛贤、曹成、曹顺、王雄、王飞、淳于琼、淳于安、淳于普、夏侯恩、赛猿精、公孙王、胡车儿、刁麟翔、钟缙、钟绅、张台、邢烈、夏侯亭、吕英、典杰、慕容平、曹信、刘虎、马胜、孙韩、杨维、欧阳烈、方成、张荣、周达、李宝、曹彭、王贺、越兮等。(一大半都是虚构出来的...)
因为赵云在长坂坡表现太过神勇,让曹操有了招募之心。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云乃拔青釭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赵云终于在乱军中找到了刘备的妻小,保护了幼主刘禅脱险。
为纪念赵云在长坂坡与敌搏斗、舍命护主的业绩,明万历丙子年(1636年),人们在坡上建起“长阪雄风”石碑。1934年,又兴建“长坂坡公园”,后来又建“子龙阁”,以彰显这位盖世英雄。
根据这一故事,长坂坡的南麓,还有遗迹娘娘井,又称糜夫人井。糜夫人,是麋竺之妹。《三国志·糜竺传》载:糜竺“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货户鉅亿。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由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刘备娶了糜夫人,得糜氏家族之资助,大充军实,保证了物资军备的供给,增强了实力。
糜夫人虽出身华贵,却是一位深明大义、贤慧而又重气节的女性。在长坂之役中,刘备家小被曹军冲散后,甘、糜二夫人携带幼子刘禅,东奔西躲,使刘备之子免于刀箭之祸。 当赵云冲破敌军重围找到糜夫人与刘禅后,糜夫人当即把刘禅交付于赵云,毅然投入旁边枯井自尽,使赵云带刘禅冲出敌阵,免去了后顾之忧。此后人们称该井为“娘娘井”,在井旁还建了“娘娘庙”(又叫“糜后祠”),四时祭祀。
(图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