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ABC理论进行自我情绪疗愈?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些事情的发生,而觉得悲伤、委屈、郁闷,或者生气,发火,不光自己情绪不好,有时还会影响到别人或者工作。

我一个朋友的朋友,与我也是见过几面的。她的女儿今年刚上小学,按照往年的划片,她们家都是属于重点小学的范围。偏偏今年重新划片,她们家读重点的可能立马降到了50%。上半年的时候,她就开始有些焦虑:万一抽到那个普通的小学,那可怎么办啊?这辈子都完了……大家安慰她说不是只有50%的几率吗?应该不会的。

结果出来,她的女儿刚好就抽签到了那个普通的学校,她开始四处托人找关系,希望能改变结果,可最终也未能如愿。到现在,女儿上学已经两个月了,她仍旧耿耿于怀,据说跟老公也吵了好多次。朋友间只要说起孩子的事,她要么是埋怨入学制度不公平,要么就是嫌弃老公没本事。

朋友问我她这样的情况该如何解决,我立即想到了心理学上常用的ABC理论。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这一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情,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并不是致力于改变外部事件,而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其中,A是外部事件,B是人们的认知(观念),C是情绪困扰的具体表现。

在这个朋友的具体情况中,

A:女儿升学

B:上不了重点,这辈子都完了

C:紧张、担心、跟老公吵架

那接下来怎么改变呢?这就引出了D(驳斥B的理由)和E(建立新的合理观念)。

D:1 从前并没有重点小学的概念,我们很多人都是上的一般的小学,现在过得也挺好。

       2  一辈子很长,不是一件事情就可以决定的。

       3  很多人没有机会上好的小学,也很有成就。

E:对人的一生来说,上小学只是一个外在因素。外在因素会对人有一定的影响,但绝对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怕和严重。重点还是要靠孩子自身的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明确的是让自己产生情绪问题的不合理观念究竟是什么。我们的情绪问题一定是由于不合理的观念引起的,而不是事情本身。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只有改变了自己的认知,才有可能改善情绪。

以失恋为例,每个人在失恋之后都会有郁闷,悲伤,不甘心等情绪吧,特别作为被分手的一方,常常可能还有怨恨的心理。

A:失恋

B:我那么爱她,我为她付出了那么多,她居然跟我分手!

C:郁闷、难过、伤心、怨恨

D:1.因为我爱她,就有理由要求她必须爱我吗?

       2.我爱她,我为她付出是我心甘情愿的,她并没有强迫我。所以我也不能强迫她爱我,这样不公平。

       3.她离开我一定有她的原因,我没有资格和理由要求她必须听我的。

       4.因为我爱她,就要求她一直爱我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也不可能保证我爱了一个人就是一辈子一样,这太绝对了。

         ……

E:1.每个人都有选择爱情的权利,她可以去选择别人,我也可以有自己新的选择。

       2.要像希望别人如何对我那样去对待别人,而不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

       3.能够相伴一生是好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这得看个人的缘分。

       4.感情上始终如一值得赞赏,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的感情也会变化,不能要求事情都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去发展。

          ……


很多时候,因为长期的思维定势影响,我们是很难发现自己的不合理观念的。那不合理的观念主要有哪些特征呢?

1.绝对化要求。比如,我必须怎么样,我一定要怎么样,我应该怎么样……

2.过分概括化,评价一个人VS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比如,我这次考试没考好VS我真笨!我谈了几次恋爱都失败了VS我一无是处,一点用都没有!

3.糟糕至极,偏向灾难化。比如,我投了一个月的简历,但没有一家公司给我打电话VS我这辈子都找不到工作了。

用ABC理论进行自我疗愈,实质就是自我与自我旧有的不合理观念进行辩论,然后客观合理地进行思维,推翻自己旧有的观念,建立新的合理观念的过程。

当问题涉及周围的人或者环境方面的一些不合理观念时,常常会运用到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这不是鸡汤,而是一种理性观念,可以理解为:你希望别人对你好,你就对别人好;你希望你有困难时别人帮助你,在别人有困难时你就要去帮助别人。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这个规则用反了,成了”反黄金规则“:我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应如何对待我。于是我们对别人有了一些不合理的、绝对化的要求,比如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而当这种要求难以实现的时候,我们就会越想越恼火,甚至对别人产生愤怒和敌意情绪。

特别是在婚恋关系中,我们看到很多吵架的起因都是由于”你必须像我爱你一样的爱我“。看到这里,可能一些小伙伴会开始进行自我检讨:我的确不应该这样……这其实就是一个不太典型的不合理观念。类似的想法人人都会有,但是我们要学会把对自己或者别人”必须“”应该“做到的事换成”希望“或者”想要“。这样,当我们不希望或者不想要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就会仅仅只是一种失望,而不是过分强烈的自怨自艾或者埋怨他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她是高冷的 我是逗逼的 因为有彼此,我们都是最美的~
    摇摇摇吖阅读 352评论 4 6
  • 我站在外语楼五楼最西边的哪个教室的第一个窗台前,冬日里正午的阳光很充足,教室的暖气散发出暖烘烘的热气,透过窗户,向...
    穿绿色丝绸长裙的姑娘阅读 182评论 0 0
  • 越来越发现老师父母书本上教育我们的一切与现实接触的一切都是相反的!学的都是美好的,触的都是可怕的!这就是现实!我们...
    乐悠悠_82cb阅读 308评论 0 0
  • 这年月,看得最走心的电影。
    百龄语阅读 110评论 0 0
  • 搭建hexo的教程实在太多了,折腾了几天,总算搞定了,现在去看参考文章也是能看懂,不过,官方文档也写的相当详细: ...
    Michael翔阅读 21,699评论 8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