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主义》更少但更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周日我分享了这本书的阅读感受。最大的体会是,人生需要设计。

生之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之事!
                ——林语堂

        If you  don't  prioritize your life, someone  else  will.

      如果不能自己安排生活的优先次序,就只能任由别人替你安排。

核心就是:时间和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来看看下面这张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精力用于一件事上,和用于多数事情上的结果是不同的。我们专注在自己认为有意义的领域,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

那么首先,我们就要做到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有了这个概念,下一步,就要去执行,对无意义的多数说“不”。最后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者提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取舍,就是在家庭、朋友、健康、工作四项里,想要获得成功,你可能得舍弃其中一项。想要真正的成功,那你可能要舍弃两项,才可以达到。

在区分无意义和有意义的事物,我们需要审视关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我们需要关注声音所爱传递的信号,去听没有说出来的话,去审视查找信息的精华。把眼光放在大局上,倾听话外之音,领悟言外之意。

  还要去精选机会,去接受前10%的机会。问问自己,我要大干一场的是什么?我想作出什么样的取舍?有所取,必要有所舍。

      要从很清楚,到真清楚。

    同时放弃,也是很好的选择。止损是最大的赢。人生中一半的麻烦源于答应的太快,拒绝的太慢。

    删除冗余的选项。自律的抛弃那些好选项。用有意义的活动取代无意义的活动。反观核心,调整方向。知道在什么时候谨慎克制。

    同时还要有边界。懂得如果有界限,自己将不受限制。要视界限为自由。事先设定界线,避免直接说不。作者举例,在一个学校门前有一条路,之前老师不敢带孩子去操场玩,后来在路边建了一堵围墙。一下课,老师不用看着孩子,孩子可以自由的在操场玩。这就是有界线才有自由。

避免他人事务烦扰的四个方法:

1.别人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2.没有界限,就没有自由

3.找到自己的坏事者

4.制定社会契约


  那么在精要执行中,需要第一,给自己设立缓冲,第二扫除进步的障碍,第三,进步小胜的价值,第四,心流,常规造就天才,也就是习惯的力量。第五,专注,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让我们一起过有目的有意义的生活。避免碌碌无为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