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篇(9)|有若建议鲁哀公通过减少税收改善年成歉收

[原文]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译文]

鲁哀公问有若说:“年成歉收,国家备用不足,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何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呢?”哀公说:“十分抽二,尚且不够用,怎么能去实行十分抽一呢?”有若回答说:“如果百姓用度足,国君怎么会用度不足呢?如果百姓用度不足,国君用度怎么会足呢?”

[解读]

盍(hé)彻乎:盍,何不。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

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鲁哀公执政时期,有一年收成不好,国家的财政开支不足,鲁哀公十分忧虑,便向有若征求解决方法。有若建议他实行彻法,减少税收。这个方法使鲁哀公备感诧异,表示抽取十分之二的税都唯恐不够用,怎么还能再缩减税收呢?

有若讲解道,国家采用减税的政策,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激发了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必然会使生产水平提高。

老百姓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生活富足了,国家税收虽然只是十分一抽一一,也会相应水涨船高地富足起来。

这就是“富民兴国”或“民富国富”的思路。

[读后启示]

降税,即降低税收,指的是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政策,降低纳税人的税负。这意味着纳税人需要缴纳的税款金额减少。

降税可能涉及多种税种,常见的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例如,增值税降税就是税率下调,在商品买卖过程中需缴纳的税额减少;个人所得税降低,百姓的收入就会增多。

降税通过刺激企业投资和消费者消费,增加了市场需求和生产供应,推动经济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降税等政策措施往往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帮助经济稳定发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