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幸福的路径——《心流》有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过年前跟儿子一起聊天,儿子强烈推荐了《心流》这本书,本来计划一个月的时间读完的,可是,除了过年的应酬之外,我完全被米哈里的精彩内容深深的吸引了,只用了一个星期就细细的品味了一遍

米哈里通过数十年,几十万份的实验研究,发现人类获得幸福的唯一途径就是最优体验,体验心流的感觉,那么,什么是心流呢?心流说白了就是我们投入全部的注意力和专注精力,完全放在当下那一刻的工作、学习、娱乐等事情上,获得一种忘我的境界,甚至忘记了时间,把几个小时看似无聊的时间完全的利用起来的一种状态,同时,附属奖励就是我们追求的幸福感

我们每个人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有这样的体验,我热爱篮球,当我置身于球场的时候,无论是激烈的比赛,还是一个人练习远投三分,有时会有一种忘我的状态,那一刻每一个传球,每一个突破都那么流畅,还有连续进球的感觉太棒了,满满的幸福,满满的成就,我想这就是心流带来的幸福感……参加学习的过程,同学们一起忘乎所以的奔跑,开始的时候还心有旁鹜,后来完全沉浸在突破自我的喜悦之中,这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礼物,我想我们都得用心收藏。

米哈里先生又给到我们一个物理学概念“精神熵”,就是无序的量度被称为“熵”,精神熵的熵值越高说明越是烦躁,越是不安,越是焦虑,越是没有幸福可言;熵值越低越能达到心流状态,如果熵值能达到负值那么这是获得幸福感的最优体验。

精神熵需要用心,忘我的投入,人们学习独处的时间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童年时期更为明显,十来岁的孩子若不能忍受孤单,成年后就很难担负需要郑重其事准备的工作,所以,英国哲学家培根引用一句俗语说:“喜欢独居的人,不是野兽就是神”,说明独处可以给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熵,甚至为负值,所以独处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留一块心灵的宁静空间。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觉得这张心流体验图值得分享,它是从二个方面揭示了获得心流体验的过程,我们每天都在成长,我们的实用技巧和迎接挑战的能力要有一个基本匹配,如果我们技巧不断提高,但是挑战太低,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就如同我们跟一群小学生打比赛一样的无聊;如果我们的技巧不高,但是挑战太大,就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就像我们跟专业的篮球运动员比赛一样,根本无法比赛,甚至产品畏惧,所以要想获得更好的成就感,就必须把我们的能力技巧和目标挑战同时提高,从而达到心流状态

极为重要的是米哈里先生用了大幅的篇幅,给了我们很多的获得心流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那么唾手可得,只要改变看法,在生活中强化和训练自己就能得到,让我想起一阶段的一个同学,初中时打架犯下的过失,被劳教二年,当她再次回归社会的时候,学业的荒废,父母的责备,同伴的背弃让她从此把自己的生命的权杖交给了别人,一直在纠结谁应该为自己负责,她在事件和结果之间根本没有空间,于是活得很辛苦,幸亏老师给予点拨,事件和结果之间还有一个巨大的空间,正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说的,我们不能控制我们的关注圈,我们可以做影响圈的事,你可以不断去寻找谁为你负责,终身沉没在痛苦中,也可以重新选择思考的方式,承担责任,从新开始更加努力的生活和工作,让真我活出来。所以,我们是一切的责任者而非受伤者,责任者承担责任,创造幸福,受伤者获得怜悯和同情,但是于事无补,除此还有什么收获呢?

我们一直在追求完美,追求幸福,可是我们却忘了我们本自富足,我们其实内心满满,只不过在过去的生活中迷失了双眼,生命的钻石被自己的焦虑所蒙盖,理清头绪,还自己内心的清明,好好的活着,好好的活出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不排斥宗教,而且对宗教有浓厚的兴趣。一方面,身边有不少朋友、亲戚都有着各自得信仰,对人亲切有爱...
    读饭阅读 5,909评论 2 14
  • 本文来自对网络上相关信息的整理。 定义: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人做一件事情时忘我愉快的状态,...
    金石明镜阅读 10,551评论 0 14
  • 文/齐齐乐 记得之前央视做过一次调查,随机采访过很多人:”你幸福吗?” 人们有的低头沉思,有的微笑吟吟,对幸福的定...
    齐齐乐阅读 4,806评论 3 8
  • 离开时请不要回头,以后活着也不要再来找我。 记不清第几次泪流满面,我从室友关切的询问中清醒,我……又流泪了是吗? ...
  • 一直在想现在已经2018啦!我也应该对我的2017做个总结啦!一直在想我的2017到底做的些什么? 一...
    洋洋_7dd8阅读 1,11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