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一章(2)

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

在《为什么“逆向”是最好的》这个章节(第14页至16页),作者说道,

我们的课堂、单元和课程在逻辑上应该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而不是从我们所擅长的教法、教材和活动导出。

总之,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

看到这段话,我回顾了自己的备课历程,基本都是从输入端开始思考教学,即这节课“我”打算讲什么,怎么讲,要不要用多媒体,这些都是从“我”出发,而不是首先思考“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学生需要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会抱怨学生不听我们的,但其实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因为我们教的并不是学生“需要的”?


架构学习的优先次序

在15页的“设计技巧”中,作者给出了5个问题,用于架构学习的优先次序:

(1)我应该如何阅读这本书?我希望得到什么?

(2)我们将讨论什么内容?我如何为这些讨论作准备?

(3)我如何知道我的阅读和讨论是有效的?

(4)这些阅读和讨论最终要达到的表现性目标是什么,从而使我能在学习和做笔记的时候明确重点和优先顺序?

(5)在这本书中,有哪些与其他读物相关联的大概念?

为避免出现传统设计的两个误区,作者要求设计者在开始的时候就要详细阐明预期结果,即学习优先次序,以及根据学习目标所要求或暗含的表现性行为来设计课程。


结合数学的教学实践,我把18页设计技巧中的5个问题改造如下:

(1)这道题要我们干什么?

(2)解决这类问题,通常有哪些方法?

(3)你打算从哪个条件入手?

(4)从这个条件,可以得到什么?(或者是你看到了什么模型?)

(5)从本题中,你学到了什么经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