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吉姆在这里”,是古代习惯用法,而非简体字

2019年,一支考古队在英国西伯克郡的博克斯福德进行常规考古研究,发现一大批距今1600年的珍贵的古罗马壁画、铜首等文物,同时还出土了一块破碎的砖块,上面写着汉字“吉姆在这里”,由此引起了一场争议风波,有“造假说”、“符号说”、“穿越说”等。

图一

争议的焦点,是“这里”两个字,古代繁体字写作“這裏”,而中国在1956年才正式推行《汉字简化方案》,在1600年前的英国出现简体字是不可能的。

其实,探究真相需要回归文字,要研究古人是如何书写这几个汉字的。

“這”和“裏”是古代繁体字的一种写法,但古代存在着很多异体字,这些异体字来源于书写者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我们看唐代颜真卿的书法,“這”有时会写作“这”(见图二)。

图二

“裏”和“里”,在古代繁体字中一直存在,只是使用范围不同。通常表示与“外”相反时用“裏”;表示长度单位或居所时用“里”,如:千里、邻里,所以,古人写“这里”并没有问题(见图三)。

图三

另外,看砖块上的文字,有竹简书和汉隶的味道,较符合考古年代。文字刻写认真有笔力,说明书写者是读书人。

图四

需要说明一下,中国推行的简体字并不是凭空造字,而是大量吸收了古人早已使用的习惯用法,给了它们正体字的地位。所以,大家看到古代出现“简体字”,不要轻易去否定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