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伏牛传:一个社群品牌的内部运营笔记》(2)定义社群边界:成长的局限性,起源于我们的怎么定义价值网络


「金融+移动+社群+游戏」,这八个字就概括了微信支付成功的核心。过去我们常认为,一项领域与另一个领域是完全不相关,但如今,很多迅速崛起的企业都是把握住所谓的「跨界」结合不同领域的功能,最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然而,跨界的本质,只是停留在结合两者不同领域的想法,等于完全没有理解,因为最根本的不是结合,而是「价值行为的型态转变」。

之前在网路上看到,这张照片,里面的人都可说是东半球最有价值的人,可能没用过但至少你听过。包含腾讯马化腾、京东刘强东、小米雷军等人,也可以说是这一代互联网的领军。

但这并不代表,大就会一直保持不变,因为后续会有人持续的追上。那些被追上或是被时代淘汰的人,往往都是因为固有的领域成功下,形成固化的成功经验,以至于出现「过去的成功,不代表未来的成功。」

过去渠道为王,只要有钱,你就可以卖下任何广告渠道,就能够让所有用户看到你的品牌。但如今,这种方式除了大型企业还可以参考之外,绝大多数品牌如果也跟着这么做,绝对是把钱价值发挥到最低的功效。

用户所在乎的已经不是平台上能够看到什么,

对于互联网的认知,如果只是认为把产品拿到线上,就等同于完成互联网转型,这意味着还不了解,互联网的本质,其实是连结。

这种连结感,不是把产品直接放到网上就成功,它更是一种人与人间的情感连结。

这就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产品与服务,真正存在的是「意义与价值的创造。」


01企业为什么存在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就曾说:「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创造顾客。」

所谓创造顾客,并非是你直接拿出一个产品或服务就好,而是人们在你的产品上看到未来感。企业的存在,就是意义与价值的再创造。

例如当车子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前,你问绝大多数的人,你希望如何更快速地到达另一的地方,人们绝大多数会跟你说,给我一匹跑更快的马。

背后的价值是「想要更快」,「马」只是载体或是媒介,这意味着,这是一种可替代性的。如果我们做的事情是可以替换掉原本的事物,原来的价值还是持续保持着,那么就等同于完成一次产业升级的过程。

汽车的全面性开展,就是在同样的价值下,透过新一代的媒介创造出了新市场。

所以,整个市场的核心并非是产品本身来设定界线,根本的本质来是要回到「价值点」来看。只要有能够提供相似「价值点」的企业存在,即便生产的产品与服务不同,还是有存在竞争性。

回到企业的本质是意义与价值的创造,那么,互联网连结的是价值点,还是产品,就可以清晰的明白。


02局限,源自我们的定义

餐饮店的发展,很多人会认为做饮食就是餐饮,那种思维只是停留在「产品视角」。为什么餐饮业不能发展文化?换句话说,是我们本身对于产业的定义,而局限了自身价值点的扩张。

Google的核心业务是搜索引擎,有95%的收益都是来自收寻引擎的业务,但是为什么Google还会不断的往人工智能、穿戴式装置、无人汽车等方向发展,原因就是:

绩效目标的不断增长,必然驱使企业发展出多元化

大型企业发展到最后,必然会出现一个窘境,也就是产业饱和,这种产业饱和意旨,我们所认定的产业范围,会「限制」住我们的发展业绩。

从Google的例子来看,全球搜索引擎的市场价值约170亿美元,相对于,全球科技市场的价值约9460亿美元。虽然Google进九成业绩来自搜寻引擎,但是你可以发现,即便做到全球第一大,最多也只能赚到170亿美元的市场。

同样是定义,如果把市场定义为「全球科技市场」170亿美元的增长空间,一下子跃升至9460亿美元。这也是为什么Google或者是其他企业纷纷转向更大市场来做为定位。

因为我们所设定的市场格局,将决定我们影响的群众以及获利空间。


03人们想像的市场,源自文化的传递

回到前面提到的问题「为什么餐饮业不能定位成文化产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的认知框架把我们所想的局限。

如同为什么移动加上金融可以成为支付宝,又会什么不能够成为类似银行价值的转型。于是余额宝就诞生。

但这又会延伸出一个问题,如果跨界这么容易,为什么绝大多数的人都想不到?

这就牵涉到两个层面:一个是个人,一个是社会

个人层面来说,就是我们是否相信,这是个事实。

社会层面则牵扯到更广的,更多的协作网络。

所以,一但尝试跨界,必然会遭到原有领域的经营者反抗或拒绝,因为你这种跨界是在侵害到他们所获益的价值网络。

然而,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仅仅是停留在这两个层面的限制是还不够,因为我们只是看到「可不可行」却忽略了一个根本的事实。

为什么过去这些跨界行径,在互联网的发展下逐步地成为可能?

就是因为过去是从大平台来分发讯息,也就是点对点的对接,这种连结方式很容以预测,你只要知道那些大型平台可以做为广告的渠道就好,剩下的就等时间,让人群逐步的流进我们的平台里。

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不只是产生更便利的连结性,另一个观点则来自,小众社群的力量。这种就类似,你不会知道你什么时候会重头奖的感觉,因为每个社群点,都有可能是流量的创造点,但你无法预测。

这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当我们砸大钱在各种广告上,你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流量会突然出现,又或者完全没有流量。

但是,同样是流量,精准流量更微有价值,那些才是你的目标用户。可是会遇到一个问题点是,跨界发展本身没有人会知道怎么操作,因为人们也不知道这是他们所需要的。

可是,有一项核心价值却是不变的事实,那就是「价值点」的共鸣。

换句话说,餐饮业的文化价值,不是因为餐饮本身,可以是做餐饮的过程、材料的源头、服务的典藏、衍伸性产品的发展。

这些都代表着不同的侧面,但却都是从同一个品牌理念所放射出来的价值点。人们会因为你所定义的想像,最终感觉到这种想像所带来的氛围。文化的积累就源自这些一点一滴的想像过程。


你可以是卖产品,但却不能忘记,产品只是载体,最终必须回到价值点。

从价值点来出发,才能孕育出文化的生成。

品牌价值也就是由此而生。

互联网的应用则是让点滴的积累被逐步放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