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看《奇特的一生》至50%处。原本的一些大脑中预设的印象,再一次被颠覆。
本以为,做为一名学者,他的一生恐怕很早就开启了学术研究模式,于是会将琐碎的生活隔离开来,全心全意做一些研究工作,并持续受到他人的尊敬和爱戴。就像我们以为的,那些考上了北大清华研究生的人,都是辞职专心才能考上的那样。
看到这部分,发现他是在漫长的会议中演算数学公式;在为了生活琐事排队等候中分析某个定义;在儿子阵亡后满是悲痛的那几年,依然将自己设定得像机器一样,精准运行。没有人的生活是单纯而理想的,只有持续不断地设计和规划,才能确保沿着既定的轨道运行。如果想要做好某件事情,那就提前计算好需要的时间,认真地去执行,最后分析结果与预期的差距。而不是挑着各种外部因素的毛病,而忽略自身因素的重要程度。
本以为,昆虫学在他们那个国家,会是一个非常容易被他人理解的学科。是有如科学家那样,虽然偶然有些怪癖,但是至少因写了不少著作,做了不少贡献,而轻松获得他人的谅解。
然而,他说:“小市民会对你有些讥讽嘲笑,这是一种有益的心理上的锻炼,能让你培养我行我素的精神。”于是,一个大男人,会在路上追着一只甲壳虫跑上几百米,在美妙的蝴蝶翅膀花纹分类中流连往返,会习惯于将生活中的一切都进行分类整理,并乐此不疲。对他来说,刻意保持衣着上的朴素,甚至是寒酸,是非常有必要的。恰恰是这种有效的锻炼,让他能时刻保持独立思考的重要科学家精神,遇到问题就主动分析研究,而不是同意的人多就跟风行事。看了很多人物传记,有自己独立的分析能力,不人云亦云,恰恰便是这些有所成就的人的共同特点。连如今的网红薇娅也不例外,在所有人都泼冷水的时候,依然冷静前行。所以,每个人承受的质疑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承压能力不同。
不急于下结论,实在是太重要了。在你彻底搞明白之前,先去深入地看一看,去思考对比一下,才有可能接近事实。就像是,在清楚的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前,一定不能草率地说自己多么多么热爱自己的工作,多么多么地忙。而是要有开膛破肚般的勇气,诚实地去分析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开销,把全部开小差的时间都用上,你也可以通往那个理想中不可思议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