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期,我每天都会有写不完的作业,和永远都不够休息的课间。不是想表达自己有多么的爱学习(只是在高考筛选性考试的压力下“不得已”),毕竟自己也没有考上清华、北大之类的顶尖学府,也没有考上985、211;只是想要表达一句话“中学时期(初、高中)是一个学生最好的学习时间”。这句话是我的高中英语老师说的,原本用来勉励我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但却被当时的我置若罔闻,直到现在(大二)我才发觉这句话的真谛!
初入大学的时候,还很青涩。对新校园、老师、同学的陌生,会让一切变得有趣起来。当我第一次来的****大学的时候,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于我来说,优先级最高的就是先了解学校,所以我第一天就绕着学校走了一遍,每条小径我都亲自走上一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我知道”的层面;各种犄角旮旯的地方也成了我想要去探索的地方,虽然与我早先见到过的并无两样。
同样的,我在高中养成的学习习惯也被带到了大学。每天六点半自然醒,起床洗漱完毕后就去食堂吃早餐,然后背上书包去到图书馆,完成课后作业或是预习课程内容... ...一切都很紧然有序,与高中生活别无差异(唯一的不同就是每天的课程量少了很多)。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学院的学生会,成为了其中一个部门的一名部员,对于老师、部长安排的任务可以说是及时完成,并且我也是随叫随到。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一整个学期... ...
直到大一下学期,事态开始发生转变。我开始习惯晚睡晚起、空闲时间玩游戏(王者荣耀、LOL)。究其缘由,不说完全是舍友影响了我,但无可厚非的是,这多少能够算作我发生这一转变的一部分因素。我的学习热情越来越低,上课迟到也开始变得无动于衷,作业不写也是常有的事情,这些行为产生的后果最直观的就是表现在考试成绩上,我的高等数学的一次阶段性测试考了零分(期末考了90多,所以最后的总评道也不至于挂科)。
因为这份零分考卷,我被舍友“嘲笑”了一整个学期,虽然我最后成绩是宿舍最好的... ...
高数虽然靠着吃老本过关了,但是我的专业课Java确实妥妥的挂科。
这学期开学特意提前了三天来到学校,为了准备这门的补考,但是这三天内我却没有作出任何实际性的复习行为,有的也只是在宿舍里翻阅书本(耳旁还环绕着舍友玩游戏的声音,根本就没看进去任何知识点,顶着书本发呆几分钟,然后看看手机,或是看看身边舍友玩游戏)。
如果说这些都还能接受的话,让我想到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我这周迷上了一款游戏“自走棋”,我每天一有空闲必和舍友玩,周六周天甚至一整天都呆坐在电脑前玩游戏啊,甚至连去就在宿舍楼下的食堂都不愿意,而是点外卖来争取时间玩游戏。
———————————分割线———————————-
所以我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要表达:高考比拼的更多是天赋,因为基本上大家都很努力;但是在大学,依靠的却是努力,因为大学容易让人安逸而放弃努力,所以即便你的天赋不如别人,只要你努力了,就有可能弥补差距。
借此我也想勉励自己改正这些不足,重新回到正轨,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