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Gs

纳米线尖端的避雷针效应加强电穿孔和电化学氧化:消除细胞内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有效策略
由于耐药菌(ARB)细胞成分的竞争性氧化,传统的氧化消毒方法通常无法有效消除细胞内抗生素耐药基因(i-ARGs),导致ARGs在饮用水系统中无处不在。在此,我们开发了在Co3O4-纳米线修饰的电极上耦合电穿孔和电化学氧化的策略,以破坏多重耐药的大肠杆菌细胞,并促进随后的i-ARG (blaTEM-1 和aac(3)-II)降解。纳米线尖端的避雷针效应可以形成有限的区域,具有局部增强的电场和高度集中的电荷密度,从而促进ARB细胞损伤的电穿孔和活性氯/氧生成的电化学反应。对ARB膜完整性和形态的表征表明,电穿孔诱导的细胞孔通过活性物质的氧化进一步扩大,导致在较低的应用电压下去除i-ARG,能耗比使用Co3O4-膜修饰电极的传统电化学氧化方法低6-9倍。

废水中去除抗生素和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植物修复技术综述
废水中的抗生素是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处方率和消费率的增加导致抗生素废水浓度升高。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在去除抗生素方面往往是无效的。鉴于抗生素的环境风险和相关的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寻找提高废水中抗生素去除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探索通过人工湿地对废水中的抗生素进行植物修复。为了评价人工湿地内植物和微生物对主要抗生素类的特定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和处理机制,本文考虑并评价了最近发表的实验规模水培、实验室和中试规模人工湿地以及全规模人工湿地抗生素修复研究的数据。此外,还考虑了抗生素的微生物和酶降解、抗生素与ARG的相关性以及植物对ARG的影响。本文认为,植物对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微生物降解、根系吸附、植物吸收、转运和代谢等机制去除废水中抗生素的有效植物修复策略。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对微生物群落和ARG的影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本文综合了人工湿地在抗生素植物修复和废水处理领域的未来研究和应用。
hight
• 综述确定全球高危抗生素
• 研究了植物修复在抗生素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人工湿地被发现可以改善抗生素的去除
• 微生物降解和植物吸收有助于抗生素的去除
• 人工湿地对抗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