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 “再保证”指的是我们对孩子的表达,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会爱你这个人,也许你的行为需要纠正 ,但我不会因为你的行为不喜欢你!
在心理咨询时,我常常遇见试图挑衅我的咨询对象。这些孩子因为生命经验的不良遭遇(比如,遭受了家庭暴力等侵害),对自己的意义与自我概念也往往较差,他们不愿意相信自己是好的,同时,也不愿相信会有人真心对他们好。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心中充满心疼,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好没人疼爱,所以不在乎自己,也不会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对这样的孩子而言,必须先透过“再保证”,给予他们接纳和爱的感觉,再帮助他们建立成功经验,如此才能真正扭转他们低落的自我价值感。
一般家庭中的孩子,也有可能因为父母在教养上无意地不当贬损(例如,骂孩子很笨、没用,或做一些人身攻击等),造成孩子自我价值低落,如果父母想要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有帮助或是改变亲子关系,也需要从“再保证”开始,对孩子的情绪、感觉与行为给予支持与同理:
✔ 对呀,爸爸妈妈也觉得那真的很难。
✔ 我觉得突然发现这种事情,让我很伤心……
✔ 嗯,换成是我 也会很难过。
让孩子感受到:
——不管发生什么,父母永远都爱他。
——不管发生什么事,父母永远都会陪他一起面对。
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无条件接纳和支持,并配合“三不措施”——不分析、不批评、不建议。如此一来,才能帮助孩子安静地在成长道路上稳稳前进,继续产生学习、探索创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