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支分法

八支分法瑜伽,也叫做ashtanga瑜伽。帕坦伽利大师在《瑜伽经》中提出了瑜伽的八分支,也可以说是瑜伽修习的八个步骤。

图片发自简书App

1、制戒 Yama,指为改进外在行为所需遵守的行为规范、自制。包括:非暴力、诚实、不偷盗、节欲和不贪婪。

2、内制 Niyama,指为改善内心环境,每天实际应做到的行为规范。包括纯净、自足、自律、内省和向神的臣服。

3、体式 Asana,指让人感觉舒适并能长久保持的身体姿势。体式给身体带来健康和轻盈,稳定的体式也可以带来我们内心和精神的宁静。

4、呼吸控制 Pranayama,对呼吸的延长和控制。主要包括对吸气、呼气、吸气与呼气之间的停顿(内悬息)、呼气与吸气之间的停顿的控制(外悬息)。

5、制感 Pratyahara,指通过控制感官,使练习者从对外关注转移到向内在专注的状态。

6、专注 Dharana,指意识集中在一点,大脑不再波动,而是集中在一个事物上,是进入冥想的初始步骤。

7、冥想 Dhyana,指意识能长久的集中,并不会被外在的事物所干扰,此时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会从表面逐渐深入到本质。

8、入定(三摩地) Samadhi,在入定的阶段,不再有具体的冥想对象,而是意识进入到空灵的状态。身体和感官都处于一种休息的状态,心灵隐藏的力量被逐渐开启,体悟到生命的最高智慧。

图片发自简书App

艾扬格大师在《瑜伽之光》(Light on Yoga)里边这样解释瑜伽八支:

制戒Yama和内制Niyama(1~2)控制瑜伽习者的激情和情感,令其可以与人和谐共处。体式Asana (3) 的练习令身体强健,从而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瑜伽习者可以从对身体的意识中解放出来,征服身体,将其变成安放灵魂的庙宇。这前三个阶段,是对外在的要求。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而接下来的两个阶段:呼吸控制Pranayama和制感Pratyahara(4~5),教导修习者控制呼吸,从而控制心意,将意识从对物质的渴望的奴役中解放。这两个阶段,是对内在的要求。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专注Dharana,冥想Dhyana和入定(三摩地) Samadhi(6~8)带领瑜伽习者进入内心的最深处。在那里,他不再向上寻找神,因为他知道神就在他的内心深处。最后的三个阶段,令修习者与自身及造物者达到一种和谐。这是对灵魂的要求。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