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南梁平康中,有李太傅策,惯进谗于上,曾为秣陵王宋离劾,远谪㠝州。后值削藩,策构陷秣陵王有不臣之心,为天子取,谋离于北上途中,家下诸人皆放,惟旧琴客戚氏免……——《青倌稗史》
(琴客:文人对妾的雅称)
(念白)
宋离:“敢问刚才这位是?”
路人:“外乡人吧?她都不认识,你白活了!这就是当今量珠阁里最炙手可热的七姑娘。”
宋离:“量珠阁?”
路人:“秣陵头号的青楼,据说便是赎出个丫头,也得一斛东珠,所以叫个‘量珠阁’,真真是烟柳繁华销金地哇……”
A1
清晓妆成游南陌
微雨燕双窠
谁羁金络 马上三顾我
明眸盈秋波
A2
是夜再逢量珠阁
灯摇珠花错
玉衡参差转 星河渐阔
红烛燃几多
B1
从此朱门为(君)琴客
笙箫夜夜 与唤婆娑
绿酎倾尽 横陈醉卧
不知此生缘薄
(念白)
宋离手下:“王上有命,北上之日,琴客皆放。”
戚氏:“皆放?不过是要弃了我,何须这样堂皇?听说到了帝京,君上会将御妹许给他,我可是碍眼了?七儿半生流离,他赠我姓氏,他护我周全,三载朱门琴客,自谓托身乔木,可直到今日七儿才明白,我和那百斛明珠实在无别,于他,不过是可以随意丢弃的玩物……”
(戚氏独居秣陵临江小楼三月之后……)
(念白)
戚氏:“死了?你说他死了。”
老仆:“告示上说秣陵王密谋造反,北上途中行迹败露,畏罪自戕,君上念手足之情,不抄满门,放其家下诸人于冀北,永世不得入关。”
A1
阑干独倚寸心默
零露结残荷
寒塘烟波 犹记旧月色
心事又覆刻
A2
一夕青丝成斑驳
卷帘留月魄
雁足难觅 春风笔与墨
无处寄云罗
B1
寂寥眉间雪空落
故人已殁 曲成凄恻
江楼顒望 泪眼断关河
数峰郁嵯峨
B2
犹记西亭(共)祈长乐
香冷尘断当时池阁
暗数离歌 银筝无人和
古调竟弹错
启唇是奈何
(文案)故秣陵王死后七日,戚氏夜潜旧邸,焚其读书处“起凤楼”,于大火之中安然抚琴,曲未终,楼塌人殁。秣陵城中,夜闻哀乐二十七日,震动帝京。自此,巷陌之中不惟叹宋戚二人之情,亦暗感故秣陵王之冤……《青倌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