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丨不是草率,而是心急

图文原创:水木空影    转载请说明出处!

天天与文字打交道,一晃十多年,期间与无数人合作,交替感受过两种不同的书写风格。一种是先写个大概,然后一边又一遍地改,直改到满意为止;另一种是想好了再写,磨刀不误砍柴工,成稿就“有个八成儿”,稍作加工就可以。

入行那会儿,我有两个“师傅”,正是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风格,幸运的是,同时遇上了。

当我跟着Y“师傅”学习写稿子的时候,他会讲求“效率优先”,先求快,再求好,慢慢打磨,慢慢成型,很考验韧劲儿——同一个稿子改很多遍,其实挺枯燥的,我们常常形容这种状态为“写的要吐”,没有一点儿耐心和耐力是不行的。

当我跟着W“师傅”学习写稿子的时候,他则要求“想好了再动笔”,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气呵成,很考验“功力”——把一个稿子要涉及的概念、逻辑、谋篇布局等等,都先“在脑子里打磨成型”,然后开始写,要学习、掌握的东西很多,而且讲究“悟深悟透”,没点儿基本功是不可能的。

Y“师傅”常教导:“稿子写得不到位,说明改的遍数不够”。W“师傅”则教导:“脑壳没想疼,咋能写出好稿子”。在两种不同风格之间随时切换,抛开写这个本身的问题,先自“脑壳青痛”,常常有一种恍惚在做梦的感觉。

老辈们传教: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时间稍长,自己总结出一个同时应对两位“师傅”的法门——平时尽可能到地吸收信息、记录信息、储存信息、分析信息,哪怕在路上遇到一个很平常的现象,也会下意识地留意,并有意识地想想:嗯,这对写某一方面的问题,有没有参考价值。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通过反复思考和咀嚼,不光对获取的信息和素材记忆深刻,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观察事物、思考事物、联想事物的习惯,这种“举一反三”式的行为习惯在很多时候能“帮上大忙”。

比如,按照Y师傅的要求写文时,再快也能保证有素材,而不至于“现炒现卖”,按照W师傅的要求写文时,不必为了一个词、一句话的出处和内涵、外延等“翻乱一堆资料”——应了那句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在两位不同风格师傅的强化训练下,慢慢养成了自己的写字节奏和习惯——有空就看、就记、就想,写的时候,能以最快的速度搞清楚素材在哪儿、怎么用、如何加工。后来的新同事觉得“神奇”,以为我记忆力超群。其实他们不了解的是:我记忆力很差,甚至有些“健忘”,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下笨功夫,慢工出细活,未尝不算一种快。

在自媒体平台学着写文,大多数时候依然很快,水文(没什么“营养”的“快餐式”文字)在所难免,不是“敷衍了事”怕打磨,而是追求有效时间内的成果最大化——写属于自己的文字只是爱好,缺乏大块大块的时间,“见缝插针”式的思考和书写,错过一个时间点儿,可能会遗忘一个有趣的想法,甚至弱化坚持书写的毅力。与其这样,不如抓紧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写出来,留存住“鲜活”的素材和思考,给后的修改打上一个“牵得起头来”的回溯“原点”。

在“写新不忘旧”的节奏中,不断记录新的生活点滴,也从未对写过的内容“一写了之”的“不负责任”。想写、可写的内容很多,常常感到时间不等人——有些错过,错过就永远错过了;有些遗忘,遗忘了就再也想不起来了。

真心热爱这些可爱的文字,未敢稍有亵渎。对于那些已经写出来的只言片语、闲言碎语,甚至是胡言乱语,不是草率,而是心急!


文集有五:《手写心语》《亲情友情》《岚皋有家》《身处职场》《混自媒体》,持续更新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半盏时光 (文/一树花开) 昨晚的夜是静的 旧时的楼是满的 那高挂的月儿 像你手中的碗 在乞讨 乞讨一方安稳的世界...
    洛安卿藜阅读 2,761评论 0 3
  • 早上好!#幸福实修#~每天进步1%#幸福实修12班-14-陈mingxin-厦门# ~~ 20171017(22...
    棒棒龙阅读 1,885评论 0 0
  •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钟絮儿阅读 2,784评论 0 0
  • 我的梦想在远方,怎么能苟且于眼前的安逸生活。他们告诉我,平安是福,安稳过一生才是正理。那是你们的真理,不是我的道理...
    有毒的王大师阅读 864评论 0 0
  • 我在江边踩啊踩,踩啊踩,漫无目的,只为了,不那么想你。 行人来来往往,形形色色,我都无暇观顾。多希望,你能够陪...
    dfd0a055c5bd阅读 1,31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