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受害者心态太严重,看谁都不像好人

前几天,有一个朋友在群里发信息说,她逛街的时候,碰到一个陌生人,问她有没有兴趣拍淘宝广告?她不知道对方是不是骗子,所以没有理他。另一个朋友马上回复:上海有这种骗子,新闻里报道过,现在的社会还是不太安全。

我的观点刚好相反:不试一下,怎么知道他是不是骗子?这些人,受害者心态太严重,看谁都不像好人。

这种人有可能是骗子吗?当然有可能;但是,他有可能是真的吗?当然也有可能。那么,怎么才能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呢?自然是聊一聊,试一试啦。

这个社会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好,但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坏!

马云曾经说过一段话: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我们周围有多少人,下了班后就回家,每天两点一线,除了公司和家,对上海没有什么概念,周末也从来不跟同学、同事一起吃饭,几乎没有“应酬”, 一个人呆在家里,过着没有社交圈的“宅”生活,生活在这个城市却不去体会这个城市,那么,留在上海的意义何在?

当然,我并不是说宅不好,毕竟当时明月是因为能够沉下心来宅,才完成了《明朝那些事儿》的;在某种程度上,S也是因为宅,才能够靠写作完成了自己的转型的。

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经常突破自己的舒适区,给自己增加新的体验,新的体验能够带来新的思考,拓宽我们的认知。

《你与头等舱的距离,差的不止是钱》,这篇文章曾经刷爆朋友圈,为什么它会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我想,这里面更多的原因是作者突破了传统的认知区域,拓宽了很多人的认知。

我们的父母,生长在物质匮乏的时代,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更多的是:要节省,不能乱花钱。父母的这种不安全感,渗透到了骨子里,也遗传给了我们。

所以作者习惯的模式是经济舱,这是他的舒适区,暂时没有想过改变。然而,当他碰到一点小小的刺激—他的朋友乘坐头等舱--的时候,他马上就有了思考--头等舱与经济舱的各种比较,并且有了新的认知—头等舱更适合自己,然后迅速做出改变—以后乘坐头等舱。当然了,作者并不是盲目做出选择,他具备了乘坐头等舱的两个重要的条件—经济实力和意愿。

这种对传统认识的突破,是我们很多人都在寻求的。

作者一定是一个善于突破舒适区、经常给自己增加新体验的人。因为,他自己其实并没有乘坐头等舱,只是从朋友的体验中得到了启发。如果一个人一直在累积新的体验,那最后一定会到达这样的境界:利用别人的经验,来帮助自己成长。

不要小看这些体验,它是我们能力一点一滴的锻炼,是我们自信心一点一滴的累加,是我们世界观的形成,是我们性格的塑造,更是我们的成长。

人生是一场真正的大浪淘沙,拼能量,拼眼界,拼悟性,拼格局。

当然,我并不是让大家去盲目体验,有的人能力很强,但就是喜欢安逸的生活;有的人智商很高,但就是觉得电脑比人更好交流,这个世界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

最怕的是这种人,一直幻想改变,却从来不去尝试,他们呆在自己的舒适区,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每次机会来临,总有自己的借口,却固执的说:我不喜欢。

人生就是这样,不去尝试,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他们拒绝的是人生的可能性。

一个不去旅行的人永远不会知道旅行带给自己眼界的开阔,不会知道生活在别处的风景;一个不背LV的人永远不会知道背一款好的包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并不是虚荣心在作祟,而是我们对自己的认可:我们值得拥有更好的东西,值得过更好的生活。

人生的每一次成长,都是珍贵的礼物,愿我们在这个且行且失去的人生路上,一路走过,一路盛开。

以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喜欢菊花金黄若艳,秋风含苞冬不败,淡香久远入心脾。你有你的傲娇美态,甩去周遭的芸芸众生,独立风口。 这一树枯柳在遮...
    草木石阅读 248评论 1 1
  • 我自己的学生时代,上学这事真是又苦又累,书本上的那些知识,对我来说,是费时费力还学不会学不好的东西。再怎么点灯熬油...
    A1man2da4阅读 1,456评论 0 3
  • 特别喜欢宫崎骏和新海诚的动画,尤其是里面的那些少年们,让人觉得自己也能体验一把那种生活该多好。而不是按部就班...
    叶之萱扬阅读 661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