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话养生

    一、何为三伏?三伏是一年中温度最高,且最潮湿闷热的日子,一般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初伏和末伏各10天,中伏10天或20天,今年的三伏从7月16日-8月24日,共40天。

      二、三伏天身体不适的症状:胃口不佳,有的甚至低热乏力,头晕脑胀,少言懒语,精神不振,情绪低沉,睡眠不佳

      三、出现以上症状的原因:1、外部环境影响:身体毛孔打开,湿邪入体;2、自身习惯影响:一是久吹空调,水液难排;二是久坐不动,缺少活力;三是饮食厚重,贪食寒凉;四是长期节食,体能不足;五是经常熬夜,睡眠不足。概括起来讲,就是水湿困脾,脾失健运,又生内湿,导致脾虚,脾气不畅,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因气推血走,气不足,则血运行缓慢,不能濡养四肢,久之出现气血亏损、体冷肢寒等症状。

      四、如何破解三伏症状,做好三伏养生呢?

    为何在同一环境下,有的身体状态良好,有的不佳呢?《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正气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包括脏腑、经络、气血),邪指治病因素。也就是身体机能好,外邪不易侵入。如何做到呢?概括起来有八个字:健脾养心,养阳祛湿。

    1、健脾方法:

    食补:多吃黄色食物,如大豆、胡萝卜、黄花鱼、南瓜、橙子、桔子、莲藕、山药、枣、蜂蜜、红糖;

    习惯:适当运动,不要久坐,不要在潮湿环境久待,少吃肥厚、油腻、辛辣食物,少喝冷饮,少吹空调;

    调理:中药、刮痧、按摩、艾灸

    2、养心方法:

    食补:坚果(杏仁、松子、核桃)、深海鱼、海带、猪心、大枣、草莓、大蒜、柠檬、姜、绿茶

    静心:钓鱼、画画、书法、下棋

    3、如何养阳

    适当晒太阳,上午9-10点阳光最好;早睡早起,顺应自然;饮食适度,慎食冷饮,多喝温水;适当运动,忌过量运动和大汗淋漓不止。

    4、如何祛湿

    食补:需长期坚持,薏米(炒制的效果好)红豆粥、冬瓜排骨汤、冬瓜莲子汤

    习惯:运动、热水泡脚,出汗️快速排湿;

    调理:拔罐、刮痧,艾灸效果较好(注:身体虚弱的人不适合拔罐和刮痧,艾灸可补可泄)

    夏季气候炎热,万物生长,阳气在外,阴气在内,人体阳气浮盛于肌肤而内脏相对空虚,这时我们体表是热的,身体内部是凉的,这也是为何吃寒凉之品有损脾胃的原因。

      五、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绿豆汤有清凉解暑作用,但脾胃虚弱的人不适合,需煮半小时以上,煮开花,喝起来沙沙的感觉;

    二是运动后不要马上冲澡,尤其是冲冷水澡,早晨起来也不要马上冲澡,损伤阳气;

    三是中午最好在1点前睡午觉,不要超过30分钟;

    四是实在想吃冷饮,从冰柜拿出来晾一会,散散寒气,其他从冰箱拿出的水果、食物等也不能马上吃。

五脏的相生相克关系图:


五脏运行机理图:


上焦、中焦、下焦分布图:


脾湿的舌苔:



脾湿的症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