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绘本是“万金油”

《阅读手册》中说,在绘本阅读的推广下,现在的父母们过度重视绘本,甚至将绘本全能化。

作者的意思是,很多父母把绘本当成了万金油,希望靠读绘本解决成孩子成长过程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

孩子脾气不好,特别容易生气发火,什么样的绘本能帮孩子改变易怒的性格?

孩子胆子小,好多事情都不敢做,哪些绘本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

想给孩子做数学启蒙,有哪些比较好的绘本?

能引导孩子独自睡一个房间的绘本有哪些?

对这些提问,作者显然是不认可的,她说:“绘本虽好,但不是万能的。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工具,更承担不了父母那么多具体而迫切的期待。没有父母自身的努力,任何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父母自己不会做的事,绘本也帮不了你。”


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樊登老师说,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使命,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能在书里找到答案。樊老师还说,他是通过读书,学会怎样育儿,怎样养生,学会怎样办企业,如何与人更好的沟通。

其实,在我看来,小孩子的绘本也有类似的功能。

对于前面的那些提问,我认为提出这些问题的宝爸、宝妈们,自身并是不努力解决问题,他们是有思辨的,否则,他们照着本能行事就好,不必想着从绘本中找答案。

正因为他们对自己有要求,才不知何去何从,才想用绘本里的方法去引导孩子。

比起国内的绘本,我更喜欢一些国外的优秀绘本,因为在我看来,这些图文作者更理解孩子,更懂孩子心理,他们的创作完全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的。作品呈现出来,更细腻,更契合孩子的心理,也更贴近生活。

在读这些绘本的过程中,我会深受启发,学会了出现类似的场景时怎样怎样引导孩子,与孩子交流。

我记得我闺女小时候读过一套绘本叫小汤姆系列,其中有的书名我还记忆犹新:叫《汤姆住院了》、《汤姆的外公去世了》、《汤姆的小妹妹》、《汤姆和伤心的鲁鲁》、《汤姆的噩梦》、《汤姆上幼儿园》、《汤姆走丢了》、《汤姆恋爱了》等等。


这些绘本里的画面惟妙惟肖,人物的微表情特别到位,紧紧抓住小孩子的心理,它里面写的小故事都是孩子人生的初体验,从孩子的角度看亲情、看友谊,从孩子的角度看生老病死等等,每个小故事里都有新的认知,让孩子从不同的感受中去体验生命的过程,刷新他们的认知。

我在给我的孩子读这套绘本的时候,正是孩子生病住院的时候,别的绘本她都不看,就让我一遍一遍地读小汤姆,我读完之后,她又会一遍一遍地自己看,到最后,每本书她都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那时刚过四岁还不认字,她也知道读到哪儿就可以翻页了,如果我在读的过程中,哪个字念错了,她会说:“妈妈,你老眼昏花了吗?”

那个时候,她更会反复读《汤姆住院了》,我想她一定有自己的理解,她说:“我和汤姆扎的针是一样的。”她可能会把自己代入其中,会与小汤姆共情。也教会她把生病这件事看作平常的事。我也会借机告诉她:我们都会生病,男女老少都会生病,谁都不能避免,我们就需要看医生、进行治疗。在那个阶段,小汤姆系列绘本确实有治愈的功能,对孩子如此,对我也是。


另外,我还知道,有的孩子看了什么绘本,学会自己睡觉了。

关于数学启蒙,作者说:“给孩子做数学启蒙更有效的,也不是绘本,而是日常生活,因为生活里到处是数学。”对这句话,我同意的地方是:我们确实需要在生活中教会孩子学习数学,但要想启蒙数学思维,那些优秀的绘本绝对是助力器,因为它可以把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用数学的方式系统化地呈现出来,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具象的例子上升的抽象。

但我也认为,在孩子的数学思维启蒙阶段,绘本真的不可少,像汉光系列的数学绘本,像安野光雅的数学绘本,都是特别好的绘本,如果系统地读,对数学思维的启迪会非常有帮助。

很多优秀的绘本,尤其是国外的优秀绘本,图文作者都是很牛的,他们甚至都有心理学的背景,创作的这些绘本在引导孩子观察事物、进行情绪处理、培养情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优秀的绘本就是”万金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