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祝大家端午安康、事事顺心!
今年的端午节赶在星期一,正好跟周六日连在一起,可以连续放三天假期,这应该是最恰当的安排。
前几天大家探讨了一下自己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习惯,我才发现,原来北方是没有粽子的,我上高中之前没有见过粽子,好像也没听说过,不知道课本上有没有讲过,反正我是没有印象的,读高中到了大城市才第一次吃到粽子这种东西。我们家到了端午节是吃鸡蛋的,我妈一大早起床要煮满满一大锅鸡蛋,现在想想少说也要有几十个,平时我们不会每天吃鸡蛋,鸡蛋都是改善伙食的时候才有的,但是煮出来的鸡蛋不像炒出来的,要吃下这么多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每次都要吃上好几天,这时候天气已经很热,吃到最后味道都不对劲了,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要煮那么多鸡蛋?可能就是一种风俗习惯,没有对错。
端午节的前一天,我们全家要围在一起叠葫芦,原则上都是用红纸叠,到后来各种彩色的纸就都可以叠了,也是叠好多好多,堆在一起。第二天一大早,这个大早是我有记忆里以来我认为的最早,大人们要三五成群的上山去采艾草,我们那里叫做耐蒿(音译),我只有一年早起跟着上山,感觉才睡着没多久就被喊起来了,顶着黑乎乎的天爬山,深一脚浅一脚的,都下山了天还没亮,那次好像把我给伤着了,以后再也没去过。
艾草采回来之后就是拴葫芦,把前一天叠的一大堆葫芦分别拴在艾草的下面,拴一长串,挂在门上和窗户上,屋里有地也会到处挂,后来经过很长时间的太阳晒,艾草不会变得光秃秃的,而是一直干巴巴的枝子和叶子,不去用手撸它它就一直那样,快到冬天的时候葫芦上的颜色都没了,艾草也落了一大层灰,家里要糊窗户缝了才会被摘下来扔掉。
对于小孩子来说,要提前戴上五彩绳,就是五种颜色的细绳,意喻是拴住孩子,这个五彩绳在节后第一次下雨的时候扔到河里,意喻把所有烦心事都扔掉。
小时候真的好喜欢过年过节,有很多原因,但是我觉得最主要的一点还是吃,因为平时在吃的方面太受限了,过年过节的时候可以吃到好吃的,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最快乐了。现在过节的氛围不浓,跟各种习俗都慢慢减弱以外,平时什么都能吃得到,不再像从前那样馋了也是很大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