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知识是否还能改变命运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真不知道我们的孩子现在为什么还这么卷,就算学习再好,考上好的大学,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毕业了,也不一定能够找到好的工作,知识改变命运的年代早就过去了,为什么大家还是这么卷?

首先大家要明白最重要的一点,知识有用吗?不说考取文凭能不能找到好工作、挣到很多钱,就说单纯的知识是否有用,没有知识和有知识的人相比,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如果有人说知识没用,那就不要再讨论下去了,知识肯定是有用的。找工作的竞争越激烈,前期的学习就应该越卷,这个道理是没问题的,至于家长和孩子卷不过、卷不起来,还有其他路可走,那是另外一码事,从古至今,知识一直都是有用的,学习可以让孩子的人生更自由、未来选择更多,也一直没有改变。

那么现在的知识还能改变命运吗?毕竟现在孩子的命运本身就已经很好了,不需要再改变什么,只要维持住就可以了。对的,先不说改变命运,想要维持是不是就那么容易呢?改变可不一定是向上的,也有可能是向下的,父亲当宰相,儿子吃窝头的例子自古就有,生在了好家庭,命运起点好,长大后不成才,日子越过越差不也是很正常的吗?家长这一代正好赶上了经济大发展时期,大部分行业都是蒸蒸日上甚至是飞速发展的,又因为生活条件起点太低,所以知识改变命运几乎是真理,现在社会发展的形势不一样了,整体经济下行,大学生工作不好找是不争的事实,那是不是学习就没用了?肯定不是啊。

虽然现在没有阶级之分,但是生活条件却还是有所差异的,你的生活条件是怎样的,你身边的朋友也差不太多,你就会有一种错觉,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差不多,其实不是的,中国居民收入等级划分有11个档次,从贫困户到超级富豪家庭的不同收入群体,其中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人口占比约94.87%,而月收入超过2万元的仅70万人,其中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达5.46亿人。

可能你的生活条件还可以,但是国内大部分人也只是解决了温饱而已,那么读书是否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肯定有机会,假设如果不读书,结局是固定的,一眼就能看到头,跟父母的命运一样,运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风吹日晒解决温饱,如果考上了大学,那选择的面就会宽很多,加入到大学生毕业的就业大军里,虽然找工作也很难,但比起父母辈,还是要强上太多了,怎么不是改变命运的最重要一步呢?

父母有权、有钱或者有资源,这样的孩子我们暂且不论,任何时候都没有绝对的公平,那是社会上的少部分人,即使很多也跟我们没有关系,大家不要羡慕嫉妒,毕竟上一辈子的努力自己没有做到,给不了孩子额外的支持,也怨不得任何人。比起温饱家庭,中产家庭的孩子要幸运很多,因为家里有一部分资金支持,所以初中毕业甚至是高中毕业就上社会工作的几乎没有,也没有读技校和职高的,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要么上国际学校,要么出国留学,要么走特长,要么送到私立学校,总之一定有路可走,怎么也不会让孩子小小年纪就走上社会的,等到了20多岁,身体和思想都趋向成熟,无论这几年是学了技能、特长还是知识、社交,总能有些收获,如果家长还有部分资源可以用上,说不定还能帮孩子找到工作。

诚然以上,现在最卷孩子学习的往往就是这部分家长。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每天主要任务还是为了吃饱饭,他们没有太多时间管孩子,在外打工的父母甚至常年见不到孩子,也没时间、精力和金钱卷孩子的学习,付出和回报一般情况下都是成正比的,最终他们的孩子还是跟他们走同样的路。而那些有顶级资源的家庭很早就有了对孩子前程的规划,不会走普通孩子所走的寻常路,他们即使很卷,所卷的内容跟普通人也不尽相同,只有这些中产家庭,自己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最大受益者,自然也会想要孩子能够好好学习,以后可以拥有和别人竞争的能力和底气。

难道他们不知道现在大学生不好找工作吗?还是他们不知道社会已经改变,卷到最后也许并不会有自己想的那么好的结果吗?肯定知道啊,但是还是要卷,说是卷学习,又不光是卷学习,卷学习的同时也是在卷能力,卷学习能力、卷抗压能力、卷解决问题的能力、卷学习的同时也是在卷资源,卷学校资源、卷同学资源、卷家长资源。取经取经,虽然目的是取得经书,实际上经书并没有那么重要,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和陪你度过八十一难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知识改变命运,是不是只改变了物质上的命运?有文化的人和没文化的人最大的区别是物质吗?并不是,而是精神上的富足。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在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中将智慧融入言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处世准则,这种思想的富足并不是拥有多少物质资源就能够弥补的。相信家长们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文化、有品质、有温度的人,那么小时候的努力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不要说在学习上能不能卷得起的,愿不愿意卷,尽最大的努力学习肯定是必须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