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不一样,在阅读里,有的人见天地,有的人见众生,还有人见自己。
阅读之于我,是一处可以放松心情的地方,是一个可以和相似灵魂同频共振的地方,也是一件我每天希望都去亲近去做的事,阅读之于我,就是爱不释手,舍不得放下。
一个爱写作的人,注定都是爱阅读的。这个世界太丰盛了,我很想尝尽人间百味,但几乎不太可能;这个世界又太多精彩的生活在别处了,我也没有那个财力和时间自由,随时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自己想出现的地方。
也许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一天我们能实现自己的光速传播,一个传感器信号发送,就能把自己发送在任何地方,但等那一天到来,我希望自己还健在吧。
回归当下,随着每一天持续写作的推进,我也意识到一个人写作,不能只凭借自己的阅历、见识和日常生活,这样吃老本,迟早会坐吃山空、江郎才尽,扼腕叹息。于是,我也开始寻找更多的灵感、创作源泉,找来找去,觉得成本最低而且最能坚持下去,就只有阅读了。
那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书,如何建立自己的阅读书单资源库,然后让曾经读过的书,都能为我们的写作增色增彩呢,个人觉得无非有以下几条途径可以达成。
01.读一流的经久不衰的作品
一本书,如果能在历史的更替中仍然经久不衰,一定是被历史验证了的好书,也是生命一流的书,如果能流传上60年以上还能被世人记住的作品,都是值得我们拜读的。
比如流传几千年的经典,圣经、道德经......比如各类思想巨人的作品,每一本都是满满的干货,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还有我们中华文化瑰宝的四书五经,以及唐诗宋词,这些在历史的时空里,仍然熠熠生辉至今的作品。
时间有限,在历史的巨幕里,一流的作品,是成就一流生命的最快方式,也是我们首当其冲的选择。这类书也是值得反复精读的,每一次读都有不同层次的领悟,随着理解的深入,我们也会发现自己的认知,进入更高的链接和意识维度。
02.参考一些高评分的作品;或一些权威机构和名人推荐作品
第二类就是可以选择性阅读Douban、干货达人等推荐的高分作品,比如DoubanTOP250等,在这些平台先找评分9以上的作品阅读,读完了可以再选择9分以下8分以上的,尽量读评分8以上的作品,现代人时间都很宝贵,因此做聪明的懂得辨识的读者,可以节省不少时间成本。
再就是可以参考一些世界名校的推荐书单,比如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等推荐的书单;当然也有一些出版机构很不错的,也会定期推出一些书单推荐;再就是各个领域的名人,也会有一些书单推荐或私藏书单,都是我们可以借鉴选择的作品来源。
03.建立自己最想阅读的主题书单资源库
最了解自己和最熟悉自己的人,永远是自己,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还有自己想提升优化的方向在哪里,自己选择的书,自己才会坚持读下去。所以第三个维度是结合自身实际,每年或者定期构建自己的书单阅读资源库,按照自己规划的阅读路径走。
我以前也没有建立自己书单的习惯,看到啥读啥,想到啥读啥,发现那样阅读一点都不高效,而且有点混乱,因为毫无目的可言,纯凭兴致和一时心情读书,读过就忘,实在觉得时间过得很不划算,现在觉得读书还是要有一定目标目的才行,高效的阅读就是能做到学以致用。
特别是写作后,我更觉得有必要建立自己的主题阅读书单资源库了,因为可以为写作素材积累,一群人的智慧肯定超越了一个人,在书里可以汲取更多人的智慧和洞见,对自己的思路开阔,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启发。
04.一定要养成反复咀嚼作品、多翻精读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读书的最高境界虽说是不求甚解,但是作为要写作的每个个体,精读一本书永远比通读一百本书来得更实在,对我们的读者更负责。
如今,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家的注意力和时间都很有限,我们精读好书,消化好书,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在输出一些观点和看法时,才能是浓缩的精华,对别人有助益,而不是自己都没搞懂搞明白,就想着去给别人分享,误己误人。
过去我也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发现自己一旦提笔写作就不知所云,自从做读书笔记后,发现自己不仅学到了书中的精髓,也能把最有亮点的精华,带给自己的朋友们,这种过程是非常快乐的。
读好书、精读好书,记录分享好书,我想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阅读的受益者,成为一个对阅读都放不下,手不释卷的人,也会成为自己写作路上,灵感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