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舒适圈,用“改变”的眼光看待今天的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孝田                       

1

小时候,经常会听到这样一段对话:看看人家李大婶家的王小见同学多么懂事,见人有礼貌,学习好,还不淘气,再看看你,整天就知道玩,长大了可怎么办,你能不能让我少操点心!

这样的对话陪伴了我从小学到初中的整个过程,李大婶家“王小见”同学的影子也跟随了我懵懂的9年,“向李大婶家老王同学学习的信念”也陪伴了我整个义务教育的生涯。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自从高中开始,我好像一下子知道了学习,整天埋在书一样的海洋里遨游,不知道痛苦和煎熬,终于熬出了一个学霸,也变成了老王。

高中毕业,顺利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也顺利的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央企工作,这一次我和老王变成了一个人,唯一可惜的是我不姓王。

2

前几天,去超市买东西,到收银台时,选择恐惧症犯了,两个窗口排队的人数相同,我应该排那一队呢?

眼神不由自主的打量着两个售货员,犹豫起来。

左边的售货员面无表情的扫着东西,而右边的售货员,一边扫东西,一边微笑着和结账的顾客寒暄。

看着这样的情景,我有了答案,径直走到右边的那一队,因为我知道右边的售货员服务意识更强,也更容易让顾客产生良好的购物体验。

结完账,走出超市,在回家的路上我陷入了沉思,为那个面对微笑,至今让我难忘的售货员抱不平,不平的原因在于不同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却拿着同样的工资和待遇。同时也感觉到很惋惜,惋惜她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位置,没有让老板看到自己与隔壁售货员的区别。

如果我是她,我可能会做销售,因为我们要成长,我们不要活成别人,哪怕还是在这个商场,找准位置,以她先天的亲和度和服务意识完全可以最大化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3

答题赢百万的活动最近刷爆了你我本来庸常的生活,我也陷入了这种“全民共乐,众乐乐”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不是想答满12题挣点零花钱,上瘾的主要原因是通过答题,你能看见庸常生活中不一样的自己,这个自己很有魅力。

随着活动的不断发酵,我身边朋友的参与人数和参与热情与日俱增,昨天,同事晒出他的战绩,他通过答题累计已经获得了1000多元钱,当他把提现截图晒在朋友圈时,我陷入了思考。

首先的感受就是平常也没有看到他还有这样的能力哈,原本他的知识面这么广。

更加感触的是原来生活在一个圈子里的人是有差距的,正如那首神曲所唱的“我们不一样”。

这种差距不单单是外貌上的差距,更多的是内在的差距,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却没有感受到。

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一样的,工作的内容是一样的,接触的人是一样的,甚至是今天中午吃的饭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我们是一样的。

答题的活动让我找到了这个误区,告诉了我,我和同事是不一样的,没有造成区分度的原因在于环境,环境让我们有了一个大家都很舒适的圈子;环境让我们忘了一件事,那就是成长;环境让我们退化了,失去了自己革新的能力,以及不断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

从小,我和老王是不一样的,可是随着应试教育无情的压迫,让我变得和他一样,都成为了成绩单上的“好学生”;工作了,我也和他一样,变成了“好工作的拥有者”。

家长一致的价值观让我和老王失去了区分度,也失去了个体的与众不同。

今后呢,越想越可怕,越想越糟心。

内心不由得迸发出一股力量,声嘶力竭的喊出初心,我们不一样,我们要成长。

韩大爷读写读写营-东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