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皇权、相权之争

重庆大学重庆校友读书会

“读书、分享、践行、成长”


2017-07-10读书分享《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钱穆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2015年就购买了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人生十论》、《国史纲要》。第一本就看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我高中时历史学的还不错,但是政治一直是弱项。简单谈谈钱老爷子给我触动比较大的几点,今天先聊聊皇家与政府,皇权与相权。

        皇家与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唯一的政治领袖,而实际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宰相。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皇权”和“相权”之划分,这是中国政治史上的大题目。

        皇权强则相权退,皇权弱则相权进。

        1、汉武帝雄才大略,宰相便退处无权,整部国家机器任凭汉武帝一人调拨。他死前,让霍光当大司马大将军,仍然要侵蚀相权,皇室权重,外朝权轻,于是有了王莽代汉而兴,西汉灭亡。

          2、唐代把相权分别操掌于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拟诏书,呈送皇帝一“勅”字,下达至门下省复核,复核后即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3、到了宋代,宰相的军事、财政、用人三权都有掣肘,相权被大大削弱,皇权则大大提升。王荆公变法,受制于相权之低,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便是要统一并拿回财政大权。

        4、论汉、唐、宋,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但到了明朝,宰相胡惟庸造反,朱元璋废止了宰相,不再设立,并说以后子孙都不得设立,所以明朝是没有宰相的,清朝也没有。没有了宰相,皇帝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啊,就找了一帮内阁大学士来帮忙做秘书,给看看文件,给点意见。朱元璋和朱棣都是猛人,能把持的住,他们的子孙可就越来越无能了。因此内阁大学士成了名义上的宰相(有名无实),号令百官。老王分享的《万历十五年》的张居正便是其中佼佼者。

        皇帝和内阁之间日常不见面,于是皇帝和内阁之间的接触,就多出一重太监上下其手的机会。皇帝有事交付给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上呈皇帝。这样,太监就慢慢的弄了权。明朝最黑暗最腐败的就是阉人弄权,东厂、锦衣卫弄得朝廷乌烟瘴气。就连猛人张居正,也只能结合太监,才能揽实权。

        清朝比明代更独裁了,相权基本就没有了,皇权全部取代了,这就不详说了。

          相权是政府的根本,相权的变动,真个政府的制度就要跟着变。​

        皇权与相权的平衡,左右着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

        汉代还有点类似现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发展了两千来年,怎么就越来越专制,越来越中央集权了呢?这点钱老爷子没讲,我也没搞清楚,期待跟各位探讨一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蜷缩着身体,装作无所谓的玩弄着手机,我能感受到自己赔笑的脸,却不知道,从那一刻起,我开始为自己的不作声后悔至今。...
    药一味阅读 265评论 2 3
  • 这里的冬天很冷,不知道你那里呢?亲爱的不二 拖着重重的鼻音,一个人蜷缩在床上,看了安东尼和他的不二 记得看安东尼的...
    残月下静候阅读 434评论 0 5
  • 你有没有试过坚持做一件事?在这坚持的过程谁嘲笑过你,谁不以为然?你有没有坚持过一件事?在这坚持的过程,你感动了谁?...
    石榴树下_石榴妈阅读 442评论 0 0
  • 那天的谈话无疾而终了。在林蝉露出那样的笑容之后他突然意识到身边的孟掩是不应该看到这样的笑容的。 他们起身往竹林里走...
    王爱小大阅读 59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