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数学的“局”,如何破?

很多人在惊讶数学的“奥妙”,很多人在品尝数学的“懊恼”……这是一个包含了孩子、家长、老师&数学的“局”,一个都少不了。

作为一个三年级孩子的母亲,我身在“局”中;作为一个有5年竞赛数学教学、命题经验的教师,我依然身在“局”中;作为一个与琴为伴三十多年、也曾有过5年钢琴教学经验的教师,我有幸拥有一份“局”外的视角。 

我是——魔数师,你与我,因破局而聚。




第1篇  不得不入的局

                              ——数学的味道小狗也能闻到

                     

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

阴暗庞杂的房间里,蓬头垢面的舍普特正没精打采地扒拉着石板。每挪开一块,都要用手先抹掉上面的灰层,然后仔细地在那浅浅的刻纹中寻找“前年去尼罗河下游赈灾时调用了几头骆驼”的记录。当他挪开第8块石板时,舍普特终于找到了答案,只是嘴角还没来得及往上翘,他便被满屋的灰尘呛得咳嗽起来:“咳咳,这就是只有贵族才能得到的工作?真是骆驼它表弟……”

将时间拉回到公元2017年,没有看懂“骆驼它表弟”的你,可能会直接长按然后点击“搜索”,也可能打开“度娘”输入然后搜索,虽然手机屏背后那小小的空间里没能藏着10万个“舍普特”,但它依然会在0.1秒的时间内弹出34000+条信息供你选择,即使这个平常的过程并没有搜索出“骆驼在美洲表弟羊驼”,但它不妨碍你能体会到以下三点:

1、在古代文明中,数学只掌握在极少数贵族的手中,它是统治阶级的专属;

2、建立在高中余弦定理之上的搜索算法是如此的方便迅捷;

3、非常幸运,我们生活在6000年后的今天。

今天的我们,忽略生活中的数学大概就像鱼儿忽略身边的水,只因无处不在,所以习以为常。但我们被数学的海洋包裹着,确也是不争的事实。

淘气的“对应”不仅让人们学会了手指计数,还用化名“对仗”让人们写出了诗词歌赋;灵动的“转化”不仅让QQ衍生出微信,还让商店衍生出淘宝;文艺范儿的“数形结合”不仅让枯燥的数字变成了漂亮的图形,还让远方的快递精准地落入辣妈的手心……就连漫画都在我们小时候被数据流占据:战斗力100万+的弗利萨、20倍的界王拳、超级赛亚人3,童年的你是不是也曾为这些数字激动不已!

小明同学:“魔数师,上面这些我都认!可升学这事儿能不靠数学么?”

秉承数学证明追求简洁美的一贯风格,我扔出一根火腿,于是乎,身边的旺财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沿着一条直线冲向了它的晚餐,又于是乎,我应景而言:“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数学的味道小狗也能闻到,升学还能没有数学吗?”

小明:“……”

(未完待续)(请看下集:升学那些事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很多时候想倾诉,想分享,转念想想没有啥特别的.大部分人有相同的烦恼,历史总在一遍遍重复. 说与不说似乎没有引起什么...
    懒生活阅读 1,066评论 0 0
  • 葵酉剑锋金,尤生乡野尘,食于粗茶粮,长游山水情,求学鲜佳师,少有结伴行,岁未至而立,青丝已微斑,平生结贤良,远避小...
    北冥湫阅读 3,576评论 0 2